环境因素(55%):疰夏是因为长期体虚者感受暑热之气所致。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体内湿热过重,脾胃、心肺一时无法适应、调整过来,大多是因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机体... 详情>
专业指导1.家长要时常注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防暑降温、降湿工作,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夏季使用空调时,居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30℃,... 详情>
但六气皆根于内,致病因素只有在正气不足时才侵犯人体而致病,其发病机制不仅与气候及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也与人的体质息息相关。临床常见疰夏多发于老弱幼小、气阴不足、... 详情>
并发疾病: 中暑
常见证型有:①气阴两亏型疰夏。证见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晕多汗,心烦口渴,纳呆体瘦。舌胖有齿痕、苔薄、脉细弱。治宜清暑益气养阴,方用清暑益气汤加五味子、白芍等。... 详情>
常见症状: 眩晕 乏力 嗜睡 纳差 烦热
卧立试验:平卧位计数1分钟脉搏,然后起立后再计1分钟脉搏。由卧位到立位脉搏增加10~20次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由卧位到立位若减少10~20次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ldquo... 详情>
常见检查: 血液电解质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血常规
诊断疰夏是发生于我们江南地区夏天的一种常见病。患者表现为低热缠绵,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口淡口甜,粘腻不爽,大便溏薄,小便短赤。有不少“发热待查”的病人... 详情>
疰夏西医治疗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疰夏中医治疗“疰夏”,病名中一个“夏”字标明了它是一种季节性疾病。俗谚所说“夏天不热,五谷不结”... 详情>
日常护理饮食夏季的饮食原则应为健脾利湿,宜采用淡补、清补原料,如木耳、番茄、黄瓜、藕、豆腐、米仁、冬瓜、绿豆、胡萝卜、茄子、鸭子、鲫鱼、鹌鹑等。水果从冰箱里拿出... 详情>
食疗保健特别介绍几款消暑料理,既健康又美味,健脾养胃,对解除“疰夏”很有帮助,不妨一试。 ·党参茯苓白术鲫鱼汤原料:鲫鱼一条,约250克,党参、茯... 详情>
疰夏是因素体虚弱、复感受暑热之气而引起的以乏力倦怠、眩晕心烦、多汗纳呆,或有低热等为临床特征的外感热病。夏季的常见病。又名注夏。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体内湿热过重,脾胃、... 详情>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患病比例:0.002%-0.007%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常用检查: 血液电解质检查 更多>
症状表现: 眩晕 乏力 更多>
并发疾病: 中暑 更多>
就诊科室:中医科 中医综合
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 药物治疗... 更多>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温馨提示:睡觉时,不要对着电扇或空调出风口直吹,天热皮肤毛孔舒张,邪气通过毛孔长驱直入,容易感冒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