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脂肪肝病因

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单独或共同成为NAFLD的易感因素。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外周脂肪组织。肝细胞内脂质特别是甘油三酯沉积是形成NAFLD的一个先决条件。导致脂质沉积的代谢异常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几个环节有关:①脂质摄人异常:高脂饮食、高脂血症以及外周脂肪组织动员增多,促使游离脂肪酸(FFA)输送人肝脏增多;②线粒体功能障碍,FFA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和氧化减少,转化为甘油三酯增多;③肝细胞合成FFA和甘油三酯增多;④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不足或分泌减少,导致甘油三酯运出肝细胞减少。上述因素造成肝脏脂质代谢的合成、降解和分泌失衡,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异常沉积。

NAFLD形成的病理生理改变,目前提出“两次打击”学说:第一次打击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引起良性的肝细胞内脂质沉积;第二次打击主要是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是疾病进展的关键。氧应激状态是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其代谢产物的产生超过对其防御或去毒能力,即促氧化物和抗氧化物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各种不同病因引起氧游离基或ROS形成增多以及脂肪酸氧化障碍,导致肝细胞脂肪沉积。持久大量的ROS产生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形成脂质过氧化产物(1ipid peroxide,LPO),导致脂肪性肝病发生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有人认为本病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代谢综合征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等)的聚集。NAFLD多伴有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因此,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导致肝脏脂质过度沉积的原发病因。

酒精性肝病

饮酒后乙醇主要在小肠吸收,其中90%以上在肝内代谢,乙醇经过乙醇脱氢酶(ADH)、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MEOS)和过氧化氢酶氧化成乙醛。血中乙醇在低至中浓度时主要通过ADH作用脱氢转化为乙醛;血中乙醇在高浓度时,MEOs被诱导,在该系统催化下,辅酶Ⅱⅷ埃∟ADPH)与O2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形成的乙醛进入微粒体内经乙醛脱氢酶(ALDH)作用脱氢转化为乙酸,后者在外周组织中降解为水和CO2。在乙醇脱氢转为乙醛、再进而脱氢转化为乙酸过程中,氧化型辅酶I(NAD)转变为还原型辅酶I(NADH)。

乙醇对肝损害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下列多种机制:①僖掖嫉闹屑浯谢物乙醛是高度反应活性分子,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乙醛-蛋白加合物(acetaldehyde-protein adduets),后者不但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而且可以作为新抗原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受免疫反应的攻击;②谝掖即谢的耗氧过程导致小叶中央区缺氧;③垡掖荚贛EOS途径中产生活性氧对肝组织的损害;④芤掖即谢过程消耗NAD而使NADH增加,导致依赖NAD的生化反应减弱而依赖NADH的生化反应增高,这一肝内代谢的紊乱可能是导致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原因之一;⑤莞卧辔⒀环障碍和低氧血症,长期大量饮酒患者血液中酒精浓度过高,肝内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血流动力学紊乱、氧供减少,以及酒精代谢氧耗增加,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导致肝功能恶化。

增加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①僖酒量及时间:一般而言,平均每日摄入乙醇80g达10年以上会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但短期反复大量饮酒可发生酒精性肝炎;②谝糯易感因素:被认为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具体的遗传标记尚未确定。日本人和中国人ALDH的同工酶有异于白种人,其活性较低,饮酒后血中乙醛浓度很快升高而产生各种酒后反应,对继续饮酒起到自限作用;③坌员穑和样乙醇摄入量女性比男性易患酒精性肝病,与女性体内ADH含量较低有关;④芷渌肝病(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增加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危险性,并可使酒精性肝损害加重。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