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多发性硬化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多发性硬化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多发性硬化病因

遗传因素(35%

已知MS具有家族倾向性,约有15%的MS患者至少有一位亲属患病,在患者同胞中的复发率最高(5%),约20%的先证者有至少一位患病亲属,其中患者同胞的危险性最高。

感染与免疫因素(30%

病毒感染确是MS最初的致病原因,那么一些继发因素在后期的生活中一定发挥某种作用以激活神经系统病变或引起恶化,最流行的观点认为这种继发机制是以攻击髓鞘的某些成分,严重时破坏包括轴突在内的所有神经纤维组织为特点的自身免疫反应,有数种理论支持这一观点。

遗传因素(20%

MS遗传易感性可能由多数弱作用基因相互作用决定MS发病风险,有关遗传学方面的资料主要来自对双胞胎的研究,其中一份最细致的研究报道,在35对单卵双胎证实MS诊断的有12(34%)对,49对双卵双胎中仅有2对(4%),有两对临床正常的单卵双胎,MRI显示有病灶,在有一个以上成员患病的家族中,未发现一定的遗传方式,多数情况把某一种疾病在一家族中发病率高视为具有遗传性,但有时可能仅反映同一家族的数个成员,在同样的条件下暴露于某种共同的环境因素。

发病机制

发现一些组织相关抗原(HLA)在MS患者中多见,这提示遗传因素在MS的致病作用,关系较为密切的是6号染色体上的DR位点,HLA抗原在MS时大量存在(HLA-DR2)以及少见的HLA-DR3,HLA-B7和HLA-A3被认为是MS易感基因的标志,如一个体携带这些抗原之一,其MS的易患率增加3~5倍,这些抗原已被证明与MS的发病有关,但其确切的作用尚了解甚少。

脑外观一般是正常的,但脊髓的表面可呈现不均匀,脑和脊髓切面显现大量散在,轻度下陷,因髓鞘脱失而星粉红色的白质病灶,病灶大小从1mm到数厘米不等;这些病灶基本位于脑和脊髓的白质,不超过脊神经和脑神经根的进入区,因其具有明显的轮廓,法国病理学家称之为硬化斑。

病损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病变多位于脑室周围,特别是在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静脉走行处(主要靠近脑室体部和侧脑室角部),其他易受侵犯的结构为视神经和视交叉(但很少影响视束),脊髓的软膜静脉与白质相邻处,病损任意地分布于脑干,脊髓和小脑臂而不偏重于某一种纤维,在脑皮质,中央核团和脊髓结构,病变破坏髓鞘但神经细胞则相对保留完好。

病灶组织学的表现形式取决于病变产生的时间,相对新的病灶由许多位于静脉周围的灶性脱髓鞘区融合而成,病灶区髓鞘部分或全部破坏或脱失,而轴突相对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少突胶质细胞变性,胶质细胞反应(星形细胞)和血管周围,外膜旁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渗出,后期,大量的小胶质吞噬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病灶内以及周围的星形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加,另一方面,陈旧的病灶则由密集增厚的纤维胶质斑块组成,血管周围偶尔可见淋巴和巨噬细胞;这时轴突仍相对保留完好,轴突的保留防止了沃勒变性,未受损的轴突可产生部分髓鞘再生,这是造成影像学上脱髓鞘斑“阴影修补”的组织学原因,在整个临床过程中可见形状,大小以及组织学改变新旧不同的各级病灶。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