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新生儿败血症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败血症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鉴别

诊断

1.病史:凡有以下危险因素均要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①羊膜早破大于12~24h;②母孕后期有发热和绒毛膜炎病史;③出生时Apgar评分低并有抢救史;④早产,双胎。

院内感染易发生于下列情况:①新生儿监护病区(NICU)治疗的患儿;②有入侵式治疗的患儿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等;③住院天数长;④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⑤病房拥挤;⑥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2.临床表现:新生儿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

(1)呼吸窘迫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

(2)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

(3)低血压

(4)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

(5)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

(6)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胀纳差

(7)活动减弱或嗜睡烦躁不安呻吟

(8)抽痉。

(9)瘀斑或瘀点。

(10)其他如黄疸,肝脾肿大等。

3.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血白细胞计数<5×109/L,未成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0.2提示有细菌感染。

(2)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100×109/L提示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

(3)急相蛋白 ①C-反应蛋白>15μg/ml提示有细菌感染,②ESR>15mm/h。

(4)血培养检查:血培养阳性可确立病因诊断,疑有感染的患儿均需在入院后用抗菌素前取周围血做培养,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如患儿用过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作厌氧菌培养。

(5)其他部位培养:脐部,尿液,大便或其他局部感染灶的培养。

(6)放射学的检查:胸部X线检查在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均应进行。

(7)病原菌抗原检测:如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

鉴别诊断

1.颅内出血,窒息:败血症有呼吸暂停,震颤,抽搐,前囟凸出,表示有神经系统侵犯时,尤其是初生1周内患儿,应与颅内出血,窒息等鉴别,后者发病早,多在生后1,2天内起病,有产伤史,有神经系统先天畸形并发脑膜炎时,也应与败血症鉴别。

2.呼吸道疾病:败血症早期症状可有呼吸困难,急促,发绀等,应与气胸肺炎,未成熟儿原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膨胀不全等鉴别,必要时可摄胸部X线片以协助诊断。

3.消化道疾病:腹胀,呕吐,大便次数多或减少,是肠道原发病的表现,也可在败血症时出现,应分析各症状的发展和因果关系,对肠菌类引起的败血症应提高警惕。

4.血液病: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酶的缺乏也可表现黄疸贫血,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但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并无感染征,可与败血症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鉴别,新生儿出血症须与败血症并发出血者鉴别,前者无感染灶,输血和维生素K治疗可获痊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先天性白血病应与败血症鉴别,可由血常规检查协助诊断。

5.新生儿肝炎: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皮肤黄染明显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轻,故常常误诊,新生儿败血症出现黄疸的机制除细菌毒素引起的溶血外,与肝细胞的损伤,肝脏排泄胆汁障碍及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胆红素在肝脏结合过程受到抑制有关,所以部分患儿血中转氨酶及直接胆红素升高,临床常误诊为肝炎综合征而延误治疗。

患儿无肝炎接触史,与其母HBsAg全部阴性,实验室检测,多数患儿白细胞数增高,选用抗生素治疗症状迅速好转,同时有局部感染灶更是诊断败血症的重要线索,而没有明显感染灶的新生儿败血症惟一依据是血培养,因此当患儿出现原因不明的黄疸时,应想到败血症的可能并早期采血做细菌培养,如果一次血培养阴性而又高度怀疑败血症时,应反复做血或感染灶的渗出物的细菌培养以提高阳性率。

6.其他感染:单纯疱疹,巨细胞包涵体病,柯萨奇病毒感染等均可在新生儿期发生,其症状与败血症相似,单纯疮疹病毒感染,半数可无疱疹,只有全身症状,柯萨奇病毒可引起发热,厌食,呕吐,苍白,发绀,呼吸困难,肝大,黄疸,出血等,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和脑膜炎,多在初生2周内发病,另外,弓形虫病,球状孢子菌病,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等少见病,有时也应与败血症鉴别。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