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脂肪栓塞综合征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脂肪栓塞综合征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脂肪栓塞综合征诊断鉴别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诊断标准:

目前应用的诊断标准是根据Gurd和W ilson(1974)提出的标准加以修改应用于临床。

主要标准

(1)皮下出血:可在伤后2~3天左右,双肩前部,锁骨上部,前胸部,腹部等皮肤疏松部位出现,也可见于结膜或眼底,伤后1~2天可成批出现,迅速消失,可反复发生,因此,对骨折病人入院数天内应注意检查。

(2)呼吸系统症状: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经常有血性),但湿性Up音不是特有症状,典型肺部X线可见全肺出现“暴风雪”状阴影,并常有右心负荷量增加的影像,但这种阴影不一定都能发现,而且如无继发感染,可以很快消失,因此,对可疑病例,可用轻便X线机反复检查。

(3)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不安,失眠,兴奋,谵妄,错乱,昏睡,昏迷,痉挛,尿失禁等症状,虽很少出现局灶性症状,但偶然可有斜视,瞳孔不等 大及尿崩症等,因此,当有些骨折病例出现难以解释的脑症状时,应怀疑脂肪栓塞。

2.次要标准

(1) 动脉血氧分压:对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很有价值,如果在8.0kPa(60mmHg)以下则表示有低血氧,有诊断意义,严重时可只有 6.67kPa(50mmHg)或更低,出现低血氧的时间不一致,有时可在伤后数小时内发生,有时出现较晚;有的早期正常或仅有亚临床型低氧血症,因此,严重外伤应每天监测,并反复测定,一般认为低氧血症出现迟者,症状亦轻。

低氧血症的原因,早期主要是换气和血流比值不正常,以及肺泡中氧扩散障碍;晚期则为真正分流(true shunt)引起,低血氧时,早期可由于过度呼吸,使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晚期则二氧化碳浓度显著上升,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2)血红蛋白下降(100g/L以下):Kontschorer(1936)首先提出脂栓时末梢血红蛋白下降(12h内可下降40~50g/L),他认为是某种毒素引起的溶血现象,但有人认为是肺出血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红细胞聚合增加所致,Pipkin认为这种现象发生在肺部X线显示病变出现之前,是有力的诊断线索,因此在入院后数天内应每天检查1次。

次要标准 ①血氧分压下降(<8·0 kPa);②血红蛋白下降(<100 g/L)。

参考标准 ①脉搏增快(>120次/min);②尿中有脂肪滴;③发热(>38℃);④血沉(>70 mm /h);⑤血中有游离脂肪滴;⑥血小板减少;⑦血中脂肪酶增加;⑧眼底镜检查视网膜有栓子。

在以上标准中,主要标准有2项或主要标准1项,次要或参考标准4项以上者可确定临床诊断。无主要标准,只有次要标准1项及参考标准4项者为隐性FES。

鉴别诊断

须注意与脑外伤,休克,败血症,中毒,肺挫伤及肺炎等鉴别。

1.休克: 脂肪栓塞一般血压不下降,没有周围循环衰竭,血液不但无休克时的浓缩,反而稀释,并有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减少,血细胞比容减少等,但两者晚期均有DIC现象,因此,有人认为脂栓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的后果,Wersy等1973年报道21例儿童病例,其中1/3有休克,认为休克可以增加损伤部位的脂肪吸收,伤后2~3天脉搏突然增快,除休克外,临床应注意脂肪栓塞,败血症(感染或同时存在的脓毒性休克,可以引起脂肪栓塞)。

2.颅脑伤:无颅脑伤的伤员,如果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注意观察有无脂肪栓塞的可能。

3.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脂肪栓塞是呼吸窘迫症的原因之一,与外伤,休克,脓毒血症,吸人性肺炎,氧中毒,输血过多,体外循环等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相同的,不同点为脂栓造成局部栓塞,栓塞区发生出血及渗出,形成间质性水肿,肺纤维化,呈黑色,可有脓肿及坏死区,并逐渐引起纤维化及囊变,因此气体交换困难,氧分压下降,这是近年来应用人工呼吸的理论根据。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