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病史 观察原发病的发展变化,观察出血倾向的变化。

2.DIC的主要指标 监测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3P试验等项目的动态变化。

3.原发疾病 存在易引起DIC的有关疾病。

4.出血倾向 临床多发性出血倾向。

5.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不易用原发疾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6.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 如皮肤,皮下,黏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脑,肺等脏器功能不全。

7.血小板下降 血小板

8.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减少或高于4g/L(肝病时<1g/L)。

9.3P试验 3P试验阳性或FDP 0.2g/L(肝病时0.6g/L)。

10.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或呈动态性变化;或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或延长>10s。

11.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70min或纤溶酶原减少。

12.其他 Ⅷ∶C减少,VWF∶Ag增高,Ⅷ∶C/VW∶Ag降低,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及活性降低;血浆B-血小板球蛋白(B-TG)或血栓氧丙烷A2(TX A2)增高;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增高或纤维蛋白转换率增速;血栓试验阳性。

1987年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对DIC的诊断标准(修正案)如下:①存在易于引起DIC的基础疾病,②有下列2项以上临床表现:A.多发性出血性倾向,B.不易以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C.多发性微血管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皮下黏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胆,肝等脏器功能不全,D.抗凝治疗有效,③实验室检查有以下3项以上异常:A.血小板低于100×109/L(10万/mm3)或呈进行性下降[肝病DIC低于50×109/L(5万/mm3)],B.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高于4.0g/L(肝病DIC低于1.0g/L),C.3P试验阳性或FDP高于20mg/L(肝病DIC高于60mg/L),D.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或APTT缩短或延长10s以上,E.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或纤溶酶原减低,F.疑难,特殊应有下列1项以上实验异常:因子Ⅷ∶C降低,vwF∶Ag升高,Ⅷ∶C/vwF∶Ag比值降低;AT-Ⅲ含量及活性减低,血浆B-TG或TXB2升高,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升高或纤维蛋白原转换率增速,血栓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1.新生儿出血症 首先应与维生素K缺乏所致新生儿出血症鉴别,婴儿一般情况好,血小板计数,PT,PTT,纤维蛋白原正常,血中FDP正常,维生素K治疗很快显效。

2.严重肝病 严重肝病时常有出,凝血检查异常,因有多发性出血,黄疸意识障碍,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易与DIC混淆,应结合临床分析,肝病无血栓表现,3P试验阴性,FDP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正常,肝素治疗无效果等。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是在毛细血管广泛形成微血栓:具有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脏及神经系统损害,极似DIC,但本病具有特征性透明血栓,血栓中无红,白细胞,不涉及消耗性凝血,故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一般正常,有时亦可异常,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4.其他 此外,血友病,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亦应排除,原发性纤溶亢进极罕见,链激酶和尿激酶治疗是典型实例,本病和DIC极难鉴别,因为两者可由同一病因同时诱发,两者均有纤溶特点,如出血,FDP升高,两者区别主要是纤溶部位,DIC继发纤溶是对血栓形成生理性反应,典型部位局限于微循环;原发纤溶是在大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活因子。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