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集病史时,患者可能因畏惧心理而隐瞒病情,医生应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重点了解其症状发生经过及家庭传染接触史,检查身体时应着重注意具有诊断价值的局部感觉障碍和神经粗大,如感觉障碍出现在皮损部位和麻木闭汗区域,则更具诊断价值,从皮肤组织中检查麻风杆菌(查菌)对诊断虽很重要,但查菌阴性时不能排除麻风,尤其在结核样型麻风多为阴性,查菌阳性时,还应注意与其他抗酸杆菌的鉴别,临床常用细菌指数(BI)和形态指数(MI)来表示麻风杆菌在组织中的存在状态,细菌指数或称细菌密度指数,是按照Ridely对数分级法检查各部位细菌密度之总和,再除以检查的部位数,Ridely计数法每一级度之间呈10倍之差,形态指数是表示完整的麻风杆菌(活菌)在总菌量中的比例,实际应用时较难标准化,故只报道描述细菌的形态,两种指数除反映麻风杆菌的含量和形态外,还可作为药物疗效评价的指标,此外,还应对麻风的类型,病变的活跃程度,引起的功能障碍程度,以及有无后遗畸残等作出诊断,以助临床正确的处理。
麻风主要应与各种皮肤病及各类神经炎进行鉴别,重要的易于混淆的皮肤病有各种皮癣,银屑病,药疹及各种红斑性皮肤病,应注意鉴别的神经炎包括各种感染性和中毒性神经炎,因神经通道受压迫引起的神经症状等,麻风虽有多种形态的皮损,但绝大多数都有同时存在的外周神经受累症状,此点与单纯皮肤病比较很有特征性和鉴别价值,如再配合皮肤刮片查菌和病理检查结果,一般均能作出正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