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为:
1.病理诊断
单凭发病史、症状和体征及各种化验资料分析,最多仅能获得本病的拟诊,而确切的诊断则有赖于病理检查和癌细胞的发现,临床上大多通过①肝脏穿刺,②腹水或胸腔积液中找癌细胞,③锁骨上或其他淋巴结或转移性结节之活组织检查,④腹腔镜检查,⑤剖腹探查等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确定诊断的目的。
2.临床诊断
2001年9月在广州召开的第8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介绍如下:
诊断标准:①AFP≥400µ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肿大、坚硬及有大结节状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②AFP<400µ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DCP、GGTⅡ、AFU及CA19-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③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3.常见临床类型
1977年全国肝癌协会根据临床表现将肝癌分为三个型:
(1)单纯型:临床和化验无明显肝硬化表现者。
(2)硬化型:临床有明显肝硬化表现和/或化验检查符合肝硬化。
(3)炎症型:病情进展迅速,伴有持续性癌性发热或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者。
4.临床分期
(1)Ⅰ期 无明显肝癌体征,癌结节小于5cm。
(2)Ⅱ期 症状较轻,一般情况尚好,癌肿局限一叶或半肝。
(3)Ⅲ期 有恶病质,黄疸、腹水、肝外转移、多为结节型或弥漫型,癌肿超过半肝,预后差。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有时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继发性肝癌(secondary liver cancer)
肝脏血源丰富,其他癌肿可转移至肝脏,我校病理解剖资料,继发性肝癌为原发性肝癌的1.2倍,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等的癌肿,继发性肝癌大多为多发性结节,临床以原发癌表现为主,少数可仅有继发性肝癌的征象如肝肿大,肝结节,肝区痛,黄疸等,除个别来源于胃,结肠,胰的继发性肝癌病例外,血清AFP多呈阴性。
原发性肝癌常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肝炎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
(三)肝脓肿
临床表现发热,肝区疼痛和压痛明显,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
(四)其他肝脏良性肿瘤或病变
如血管瘤,肝囊肿,肝包虫病,胆吓癌,胆管癌,结肠肝曲癌,胃癌,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目前与小肝癌相混淆的肝脏良性病变如腺瘤样增生,肝硬化再生结节,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鉴别尚有一定困难,定期随访必要时作实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助诊断,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时为不失早期根治机会必要时亦可考虑剖腹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