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类癌是起源于肠道黏膜Kulchitsky细胞的肿瘤,Kulchitsky细胞又称肠嗜铬细胞,典型的肠嗜铬细胞内含有分泌颗粒,经重铬酸钾处理后明显地染成黄色,它还有强烈的嗜银性,在甲醛固定后用硝酸银液染色,胞浆内颗粒染成棕黑色。 小肠类癌的病因尚不明确。 小肠类癌临床表现与一般小肠肿瘤同。病人可全无症状,或有不明显的胃肠道症状。黏膜溃疡少见,故肠道出血极少。少数出现肠梗阻症状。小肠类癌组织中可由多种具有不同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产生多种肽类激素。最常见的症状为皮肤潮红、腹泻、喘息,右心瓣膜病及糙皮病等症状。出现类癌综合征往往提示有类癌的扩散,应予高度重视。类癌危象是类癌综合征最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顽固性的低血压,严重的腹泻,心动过速,持续而弥漫的皮肤潮红,患者最后可致昏迷。危象的促发因素可为全身麻醉或化疗。 小肠类癌术前诊断不易,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贫血、反复发作的腹痛,疑为小肠肿瘤时,应考虑该病的可能性。如伴有类癌综合征的表现,更应警惕小肠类癌。对可疑病例,应酌情进行24小时尿5-HIAA测定、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纤维小肠镜检查、B超和CT检查、术中探查时对可疑病变应做术中快速病理检查。 小肠类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可作为手术辅助治疗。
就诊科室:肿瘤科 肿瘤内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3-6月
治愈率:80%能够有效控制不再发展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0——80000元)
小肠类癌发展较慢,预后较小肠腺癌好。预后视原发肿瘤的部位、转移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手术治疗的效果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