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瘟作为病名,见于清代陈梦雷编著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瘟疫门》。内容及其简短,列“肝瘟方(元参、细辛、石膏、栀子、黄芩、升麻、芒硝、竹叶、车前草)治肝脏温病,阳明毒,先寒后热,颈筋挛牵,面目赤黄,身重直强”。古代文献中仅此一条,有肝瘟病名,且与病毒性肝炎表现不相类似。 从本条简短的记载,可以看出,肝瘟病有两个突出的表现,即“颈筋挛牵”和“身重直强”相当于中医学“痉病”的表现,再分析“阳明毒,先寒后热”更加明确明确其为中医“痉病”。温病,提示其为急性温热性外感病,说其病位在肝脏,是中医学的肝脏,因为肝主筋,《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综合分析,本段记载从中医学角度应该属于痉病,如果从西医学角度分析,则相当于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等病出现的抽搐症状。 至于“面目赤黄”,说明病人有黄疸症状,而黄疸可出现于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并非仅限于病毒性肝炎。所列肝瘟方虽也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但从上下文来看,应以清阳明及肝经热毒为主。
就诊科室:中医科 中医综合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月
治愈率:9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