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颅骨平片
颅骨平征检查,对某些额叶肿瘤可以作定位或定性诊断,如少突胶质细胞瘤有时可出现钙化斑,其特点多呈索带状,斑点状或团状,相互交错的钙斑;星形细胞瘤,钙化多发生于肿瘤的囊壁或瘤体,钙化影多呈弧形,索条状,片状或斑点状;室管膜瘤好发于侧脑室,常见有斑点状钙化影,脑膜瘤钙化多呈现较大团块,密度较高,轮廓清楚,以砂粒型脑膜瘤钙化最为常见,额叶脑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靠近颅骨时,可以颅骨吸收,变薄,破坏和缺损,另外脑膜瘤亦常见有颅骨增生者,额叶肿瘤导致颅压增高时,可见有脑回压迹增多,颅缝裂开,蝶鞍部骨质的改变形和移位。
其主要特点如下:
(1)额叶底部肿瘤
1)前后位像:可见侧脑室向健侧移位,移位多不显著;病侧脑室分野不清,前角底被压上升。
2)侧位像:可见前角向后上方或上方移位;变窄,底部变平出现弧形压迹或团块;侧脑室前端变平或呈弧形压迹,第三脑室充盈良好,可见其下部变扁并向后下方移位,中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无异常。
(2)额极肿瘤
1)前后位像:
前后位像上病侧脑室分野不清,乃因肿瘤导致前角封闭或狭窄所致;侧脑室向健侧移位;透明隔与第三脑室呈直线状移向对侧;肿瘤侵及两侧则移位轻或无异位。
2)侧位像:
侧位像上,可见前角封闭,侧脑室前端有弧形压迫或充盈缺损,并向后下方移位,压迹于上方重下部轻,前角变短,变窄并向后移位,第三脑室前下部常变扁平并向后下移位,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无异常。
(3)额叶矢状窦旁肿瘤
1)前后位像:
前后位像上见同侧侧脑室顶受压明显下移且变平,外上角变钝亦下移;透明隔和第三脑室亦多呈上多下少的斜形移向对侧,同侧胼胝体沟和扣带回沟亦变扁,下移并随之向对侧移位。
2)侧位像:
侧位像上可见前角及体前部向下移位,顶部被压变平,出现弧形压迹或有块状影突入;变窄或封闭,第三脑室下前部变扁并向下后方移位,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无变化。
(4)额叶下部肿瘤
1)前后位像:
前后位像上见同侧侧脑室变小,常明显向对侧移位,透明隔和第三脑室多呈弧形移向对侧。
2)侧位像:
侧位像上侧脑室前角及体前部一致向下移位;前角底部与下角尖端之顶可被压变平,如向后生长,则下角变窄,并向后下移位,第三脑室前下部可变扁并向后下方移位,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无变化。
2.颈内动脉造影
额叶肿瘤时主要导致颈内动脉突上段,大脑前动脉前2/3及中动脉起始段,与额顶升动脉发生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移位和变形。
其主要表现特点如下:
(1)额叶底部肿瘤
1)前后位像:
前后位像上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和上行段近侧向外上明显移位,呈凹弧形抬高,此弧形轮廓可示肿瘤的上界,因前动脉垂直段下部已向外上移位,故见其相对上移和缩短,肿瘤偏于一侧者,向对侧位较明显;位于中线或累及两侧者,可无中线移位或移位较轻微。
2)侧位像: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向下向后移位,使虹吸弯受压变扁,颈内动脉分支向后移位,肿瘤靠近中线,则前动脉垂直段及膝段牵直,向后上移位,脑外肿瘤多呈弧形,可描绘出肿瘤轮廓,肿瘤偏外,则前动脉无上述变化,可使中动脉侧裂段向下移位,额顶升动脉牵直且向后下方移位,肿瘤居中线或累及两侧,可影响两侧颈内动脉及大脑前动脉。
3)静脉期:
可见视丘纹状静脉和隔静脉牵直并向上后方移位,大脑内静脉前段向后上移位且弯曲度增大,静脉角亦向上移位,这些改变的出现与肿瘤大小有关。
(2)额极肿瘤
1)前后位像:
大脑前,中两动脉水平段牵直,变长,轻度下移,前动脉垂直段呈弧形向对侧移位,与中动脉间距加大,侧裂段稍回外移,以上血管改变形成一上边开口的圆环状,额极动脉常被牵直。
2)侧位像:
大脑前动脉垂直段及膝段向后移位,且弧度变钝;肿瘤愈大,愈靠后,则此种变化愈明显,额顶升动脉变直,且向后下方移位;肿瘤愈接近中线,则中动脉侧裂段前部向下移位变化愈小,愈轻。
视丘纹状体静脉与透明隔静脉可下移,静脉角变锐后移,大脑内静脉变短后移,曲度增大,呈驼峰状。
(3)额叶矢状窦旁及镰旁肿瘤
1)前后位像:
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以上段较明显,胼周动脉下移,矢状窦旁肿瘤多见大脑镰征阳性,大脑镰旁肿瘤大脑镰征为阴性,胼周动脉上行分支移向对侧且牵直或呈弧形向同侧外下方移位,起于大脑镰游离缘的肿瘤可使同侧胼周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上行段向同侧外下移位,或两侧胼周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上行段彼此分离和下移。
2)侧位像:
胼周动脉和胼缘动脉前段下移,走向变直,而胼胝体膝段曲度变锐,肿瘤偏前者,前动脉上行段膝部受压下移,胼缘动脉及其分支受压向下或向后移位,各分支呈弧形或牵直,肿瘤偏后者,胼周动脉近段和中段下移,胼缘动脉和胼周动脉分支各向前,后方移位,常呈弧形包绕肿瘤,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曲管上臂以及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侧裂段和额顶升动脉可向后下或下方轻度移位,静脉角变小和大脑内静脉向后下或下方移位。
(4)额叶中部和后部肿瘤
1)前后位像:
大脑前动脉大多数呈轻度圆弧形或方形向对侧移位,额极征可为阳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下移,中动脉水平段呈伸展状也向下移,侧裂段可向下外侧移位,肿瘤向内侵犯基底节时,豆纹动脉变直并向内侧移位。
2)侧位像:
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向下移位,虹吸弯变扁,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下移,侧裂段明显向后下或下移位,肿瘤位于额中部者,额顶升动脉前组分支,即眶额支和中央前回支明显向下或下后移位;后组分支,即中央回支和顶前支可拉直,肿瘤位于额叶后部者,前组和后组分支分别向前下和后下移位,侧裂动脉三角变扁且下移,肿瘤侵及基底节时,豆纹动脉各枝僵直,大脑内静脉向对侧移位,其前段及静脉角可向后上移位,基底静脉向下向内移位。
3.超声波
额叶肿瘤超声检查时,中线波可见有中等度向健侧移位,额极,额底肿瘤及双额肿瘤时,中线波无移位,但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病理波,肿瘤压迫空间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可显示脑室波幅增大,侧脑室波与中线波间距离变大,可以此推测脑积水的程度。
4.脑电图
额叶肿瘤脑电图检查表现有下列特点:
(1)局限性δ波的出现率较高约83%;
(2)40%的呈现一侧性或双侧性阵发性单一节律性δ波,特别是额叶内侧面或基底面肿瘤较多;
(3)单侧额叶肿瘤约有1/3对侧额部也有传播性δ波,但一般波幅较低,往往成为混合性δ波;背景的α波,在1/3的病例中表现正常,一般情况下,肿瘤位置愈靠前,α的异常就愈轻;
(4)双侧额叶肿瘤,在双侧额部出现相互独立的多形性δ波为特点,肿瘤较大的一侧更明显,θ波,懒波出现范围较广。
5.脑CT检查
CT主要通过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对比和正常结构(如脑室)的移位和变形诊断颅内肿瘤,额叶肿瘤常见为胶质瘤和脑膜瘤,一般显示密度较高;侧脑室前角常见受压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