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症状 常见症状 关节肿痛 淋巴结肿大 类似荨麻疹的皮... 红斑结节 呼吸困难

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局部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所致的炎症损伤

1.Arthus反应 Maurice Arthus用马血清皮内免疫家免几周后发理,再次重复注射同样血清后在注射局部均出现红肿反应,3~6小时的反应达高峰,红肿程度随注射次数增加而加重,注射5~6次后,局部出现缺血性坏死,反应可自行消退或痊愈,此即Arthus反应,其机制是所注射的抗原与血管内的抗体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并沉积在注射部位的小动脉壁上,引起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补体活化后迅速产生的过敏毒素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血小板聚合并释放出血管活性胺,使红肿加剧,皮损中有大量多形核白细胞浸润。

2.对吸入抗原的反应对吸入外源性抗原的肺内Arthus型反应与人类很多超敏反应性疾病有关,它们多表现为与职业有关的超敏反应性肺炎,如农民肺患者吸入嗜热放线菌孢子或菌丝后6~8小时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是吸入的抗原与特异性IgG抗体结合成免疫复合物所致,临床上尚有许多与此相类似的肺部Ⅲ型超敏反应,并根据患者的职业或致敏抗原的性质给予相应的病名,如养鸽者病(因吸入鸽干粪中的血清蛋白质),干乳酷洗涤者肺(因吸入青霉菌孢子),蔗尘肺,皮革者肺(吸入牛蛋白质),剥枫树皮者病(吸入Cryptostrama孢子),红辣椒者病和盖草屋顶者病等,这些都是由于反复吸入工作环境中的抗原性物质而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介导的职业性疾病。

3.对内源性抗原的反应感染因子在局部释放的抗原常引起Ⅲ型超敏反应,如淋巴管中的死丝虫引起炎症反应,使淋巴流动受阻,在有高水平抗体的患者,治疗使抗原突然释放出而产生免疫复合物介导的Ⅲ型超敏反应,如用Dapsone治疗结节性麻风病人后皮肤上出现的红斑结节,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病人发生的Jarisch-Herxheimer反应(治疗后梅毒增剧反应)等。

(二)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的疾病

1.血清病 与Arthus反应不同,血清病是一种由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全身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用马抗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的抗血清被动免疫以预防和治疗这些严重疾病到今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手段,有些病人在注射动物抗血清后7~10天出现体温升高,全身荨麻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等症状,有的还可有轻度急性肾小球肾炎和心肌炎,血清中补体水平下降,由于该病主要因注射异种动物血清所致,故称为血清病,用抗蛇毒抗体治疗蛇咬伤,用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治疗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病,用抗淋巴细胞或抗胸腺细胞血清治疗移植排斥反应时也可出现血清病,在停止注入上述血清后,症状一般不经治疗可自行消退。

由于一次注射大量异种蛋白抗原引起的血清病称急性血清病,其特征是有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因反复注射异种蛋白抗原所致者称慢者称慢性血清病,复合物形成较少,并常沉积在肾,动脉和肺中。

血清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注射的抗原量过大,致使在机体中产生相应抗体时血循环中仍存在有较多所注射的抗原,一旦抗原,抗体相遇就形成比例不等的可溶性复合物,当中等大小的复合物未能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清除时则附着在皮肤,关节,肾和心等处,关于免疫复合物为什么特别容易沉积在某局部的确切机制仍不明,但最近认为在某特定位置产生复合物的一个机制是在抗体合成开始之前该组织已有抗原在局部沉积,因而抗体出现后就与存在于该组织上的抗原结合,在此情况下,复合物在局部而非在血循环中形成。

2.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在有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情况下,因抗原持续存在而使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长期存在,很多肾小球肾炎与循环免疫复合物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肾中有DNA/抗DNA/补体沉积物,最明显的是由肾原性(nephritogenic)链球菌某些菌株感染以后所引起的肾病以及与三日疟有关的尼日利亚儿童的肾病综合征,病毒慢性感染过程中也可出现复合物性肾炎,如淋巴细胞性脉络从脑膜炎病毒感染小鼠的肾小球肾炎,这是人类很多肾小球肾炎一个代表性模型。

3.复合物在身体其它部位的沉积脉络膜从是一个主要的过滤场所故也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没积,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原因,脑脊液中C4水平常下降,在亚急性硬化性泛脑炎病人的神经组织中有麻疹抗原和相应抗体的复合物沉积,在血清病和系统红斑狼疹的皮疹中,其表皮与真皮连接的基底膜上有lg和C3沉积,最近报告,结节性多动脉炎病损部位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复合物,青毒素等药物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后具有了抗原性,与相应抗体结合的复合物亦可引起Ⅲ型超敏反应。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