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医问药
扫描二维码
一对一咨询名医
寻医问药咨询
扫描二维码
官方指定服务号
寻医小程序
扫描二维码
开启寻医新体验
寻医问药APP
扫描二维码
安装寻医问药APP

得了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症状 常见症状 心律失常 传导阻滞 心绞痛 睡觉时心跳加快 心率增快 心肌梗死 猝死 血小板聚集增强 血缺氧 皮质激素升高

1.临床类型 Cohn(1981)将SMI分为3型:

(1)Ⅰ型:占3%~5%,有SMI发作,但完全无症状,亦无心肌梗死心绞痛史,包括正常人和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人群。

(2)Ⅱ型:占1/3,指无并发症的心肌梗死恢复期中所发生的SMI。

(3)Ⅲ型:最常见,指心绞痛患者发生SMI,最近,Braunwald把SMI分为2型:Ⅰ型为疼痛警报系统损害产生的冠状动脉疾病(无心绞痛);Ⅱ型为同一患者有症状性(心绞痛)与SMI并存(相当于CohnⅢ型)。

2.临床特点

(1)发作的时间节律性有异同:一般认为SMI在上午多发,午夜少发,老年人与中青年人一样,高发时间仍然在上午6~10时,可能与晨起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和皮质激素升高血小板聚集增强及纤溶活性低下等因素有关,因为SMI发作前有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而且β阻滞药能降低这一时区SMI发作频率,提示心肌耗氧增加在这一时间SMI发作起一定的作用,但夜间2~6时SMI发作频率,老年人(18.1%)明显高于中青年人(8.1%),这可能与老年人心功能差,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心室充盈压升高及左室扩张有关,因此,治疗老年人SMI时,应考虑到夜间的药物浓度。

(2)ST段低压程度相同而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老年人SMI发作时ST段低压程度与中青年人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8±0.6mm和1.7±0.6mm,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0.3±8.4min)明显长于中青年人(7.5±6.1min),人均阵次也明显高于中青年人,这可能与老年人冠脉病变较重,痛阈值升高及心肌退行性变有关,随着ST段低压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及发作频率增加,SMI检出率降低,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升高, (3)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多:老年人SMI发作时,出现Lown 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房颤,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显著高于中青年人(分别为52.4%和32.7%),心肌缺血可诱发心律失常,较重的心律失常也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约有半数患者的心律失常是心肌缺血所致,严重心律失常与猝死有关,SMI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故SMI伴严重心律失常者应积极治疗。

(4)血清CPK-MB和CPK-MB/CPK比值升高:研究表明,SMI的老年患者血清CPK-MB升高,CPK正常,CPK-MB/CPK比值明显升高,缺血缺氧能引起心肌细胞膜的理化性质和通透性改变,使心肌中特有(CPK-MB释放入血,导致血清CPK-MB升高,因后者仅占CPK的15%,若CPK-MB轻中度升高,对CPK值影响不大(正常),但CPK-MB/CPK比值明显升高。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