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新生儿失血性贫血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失血性贫血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症状 常见症状 低血压 低血容量休克 心动过速 黄疸 帆状胎盘 烦躁不安 红细胞增多 腹水 移动性浊音 血尿

取决于出血量的大小和出血时间,速度,小量出血可无症状。

1.一般表现

轻度失血的新生儿出生时并无症状,分娩时发生的急性经胎盘失血,出生时新生儿贫血不明显,但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需与苍白窒息鉴别,前者给氧症状不能缓解,后者吸入氧后症状缓解,新生儿生后随着细胞外液不断进入血液循环以代偿低血容量,24h后病儿可出现贫血,但无肝脾肿大,宫内慢性失血者,出生时即有显著贫血,除苍白外,其他症状常不明显,甚至Hb低至40~60g/L症状仍较轻微,但可有肝脾肿大,严重的病例可发生充血心力衰竭,病儿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血清铁减少,出血速度不同的表现:

(1)急性失血:多为产时失血,生后不久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浅快,不规则甚至呼吸窘迫,心动过速,脉搏细弱,出血量多时有休克症状,一般无肝脾肿大。

(2)慢性失血:多为产前失血,显著苍白但呼吸窘迫不明显,偶见充血性心力衰竭,多有肝脾肿大。 

2.不同病因失血表现

(1)产前失血:发生胎-母输血时,偶见胎,母血型不合,孕母可出现输血反应,如寒战,发热,甚至急性溶血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2)双胎间发生输血:在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双胎间发生输血的发生率为4%~35%,双胎间发生输血的时间尚无一致看法,多认为是慢性失血过程,但也可在分娩时发生或转为急性输血,后者供血儿表现为急性失血性休克;慢性失血过程所致的本病,供血儿表现苍白,Hb可比受血儿低50g/L以上,发育迟缓,体重可比受血儿轻20%,重者可出现水肿,肝脾肿大,尿少及羊水少,贫血严重时可表现呼吸急促等心力衰竭症状,甚至死于宫内,相反,受血儿则表现为个体大,多血貌,心,肝,肾,胰及肾上腺增大,尿多,羊水多,血液红细胞增多,黏稠度增高,高胆红素血症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偶见受血儿的血液经动脉吻合支流向死亡的供血儿,导致低血压,贫血,并可继发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双胎输血可伴发无心畸形,即供血儿无心脏,2个胎儿靠受血儿1个心脏供血,发生率约占单卵双胎妊娠的1%,也常同时伴发单脐动脉畸形及低血容量休克,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

双胎输血发生越早,预后越差,如不治疗围生期病死率几乎是100%,孕28周前诊断及处理者,围产儿病死率在20%~45%,明显高于双羊膜囊,双绒毛膜无胎儿间输血的双胎儿。

(3)头颅血肿:又称骨膜下血肿,常位于一侧或两侧顶骨部,局部皮肤不肿,不变色,由于骨膜下出血缓慢,血肿多在生后数小时或2~3天才明显,1周内达最大范围,以后渐吸收缩小,血肿界限清楚,不越过骨缝,有波动感,局部皮肤颜色无改变,借此可与产瘤(先锋头)及帽状腱膜下血肿鉴别,后两者的范围均可超越骨缝,产瘤出生时即发现,界限不分明,压之柔软且可凹,无波动感,局部皮肤可呈红或紫色;头颅血肿与帽状腱膜下血肿的鉴别见下文,头颅血肿位于枕骨部位者,需与脑膜膨出鉴别,后者扪之随呼吸有起伏感,头颅X线片可见局部颅骨有缺损,而头颅血肿颅骨完整,偶见颅骨有线样骨折,巨大头颅血肿可致失血性贫血及高胆红素血症,头颅血肿吸收较慢,因大小不同可在2周至3个月左右消退,吸收时先在血肿边缘形成隆起的骨化的硬边,中央凹陷,呈火山口样改变。

(4)帽状腱膜下血肿:生后不久即见头皮局限性肿胀,出血可通过软组织扩散,出血量较少时血肿范围较局限,有的可被产瘤所掩盖,出血量多时,肿胀范围逐渐扩大,可累及整个头皮,甚至波及额,眼周,枕或颈背部,血肿有波动感,常使前囟不易扪清,所覆皮肤可呈青紫色,出血严重时可致贫血。

(5)肝脏破裂:可因臀位产,巨大儿,急产,复苏时挤压胸腹部,宫内缺氧及凝血机制障碍等所致,也有报道顺产的新生儿因肝脏血管瘤,胚胎性肿瘤破裂而引起出血者,肝受伤的初期先在肝包膜下形成血肿,待出血量增多,肝包膜破裂则引起腹腔内出血,因此,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多在生后48h内出现症状,表现为拒奶,不安,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快,黄疸,肝脏增大,右上腹可扪及肿物,待血肿增大或破裂,则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腹胀移动性浊音,脐部偶呈蓝色,即Cullen征,若病情急,可因失血性休克死亡,甚至在生前诊断还有一定困难,本病诊断需靠腹部超声波检查,或腹腔穿刺有血性液体,但穿刺无血性液体也不能排除内脏出血,治疗需输血抗休克,外科剖腹探查,进行治疗。

(6)脾脏破裂:可单独发生或与肝脏破裂同时发生,尤其是胎儿有脾肿大者,治疗同肝脏破裂。

(7)肾上腺出血:据报道发生率为1.7‰,多见于臀位巨大儿或糖尿病母所生的婴儿,剖宫产儿未见有发生者,肾上腺出血的原因尚不明,可见于分娩损伤,缺氧或重症感染的应激,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破溃也可致大量出血,北京儿童医院曾见1例生后15h双侧肾上腺巨大血肿破裂入腹腔致失血性休克,病理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出血90%为单侧,多见于右侧,新生儿肾上腺相对较大,毛细血管丰富,其周围缺乏间质支持,容易受伤和出血,右侧肾上腺位于肝和脊柱间,易被挤压,其静脉直接开口于下腔静脉,受静脉压高的影响,受伤后易引起出血,少量出血可无症状,仅在较大的婴儿X线片或尸检中见到钙化灶,大量出血可引起休克,青紫,腹部膨隆,肾区可触及肿块,双侧,肾上腺出血可出现一过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症状,腹部超声波检查可明确诊断,但重症者常在尸检时才被确诊,治疗除抗休克外,应按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处理,加用氢化可的松5mg/(kg·d)静脉点滴。

(8)肾脏损伤:臀位产时可引起肾破裂或肾蒂撕脱,生后不久出现血尿,腹部渐膨隆,有腹水并可扪及可移动的肾肿物,出血量多时则有贫血及失血性休克等,腹部超声波检查可明确诊断,鉴别诊断包括肾脏肿瘤伴发出血及肾静脉血栓形成或梗死,治疗与肝破裂相同,剖腹探查若肾有广泛出血坏死则应作肾切除术。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