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听力障碍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听力障碍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听力障碍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五官科 耳鼻喉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6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听力障碍西医治疗

(一)治疗   

1.首先对因治疗:如对于中耳炎并发迷路炎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肿瘤导致的耳聋,应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由于药物中毒导致的耳聋,应立即停药。尽量避免鞘内、脑室、脑池内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药物。   

2.药物治疗:目前缺乏肯定疗效的药物。应根据临床适当给予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药(烟酸、地巴唑、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等)治疗。   

3.必要时可试行高压氧治疗。   

4.其他:针灸也有一定的疗效;佩戴助听器可以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   

(二)预后

 注意饮食。 

听力障碍中医治疗

1、风邪犯耳证

主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或伴耳鸣、头痛、耳胀闷,或伴身疼、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病机分析:风邪侵袭,循经入耳,损伤窍络,故发听闻之乱而致耳聋、耳鸣;邪在表,肺气不利,故见鼻塞、流涕等;全身及舌脉所见为风邪在表之证。

治法:疏风宣肺,散邪通窍。

方剂: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通气散(《医林改错》)。

药物组成:麻黄6g,杏仁10g,甘草6g,柴胡10g,川芎10g,香附10g。加减:酌加细辛、僵蚕、石菖蒲。耳内闭闷如有物阻者,酌加枳壳、青皮行气通窍;若属暑湿,酌减麻黄,加藿香、佩兰、厚朴、滑石、木通,以解表化湿。若属风热者,酌减麻黄,加金银花、连翘、蝉蜕、薄荷,以疏风清热。

2、肝火上扰证

主证:耳聋暴发,多继郁怒等情志波动而发,或伴耳闷、耳鸣,鸣声宏而粗,或有头痛、眩晕,或有烦躁易怒,胁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病机分析:肝喜调达,主疏泄。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调,或暴怒伤肝,致肝火上扰清窍,则容易引起突发耳鸣耳聋;耳属少阳,肝失疏泄,少阳经气阻滞,则耳闷;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肝气郁结,肝火上扰之证。

治法:清肝泄火,开郁通窍。

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6g,黄芩10g,栀子10g,生地黄15g,当归10g,泽泻10g,车前子10g,木通10g,甘草6。加减:酌加郁金、石菖蒲。肝郁证明显者,加香附、川芎、青皮之类行气疏肝;挟胃火盛或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之类通便泻火;伴眩晕、耳鸣者,酌加牡蛎、磁石之类潜阳,定晕止鸣。

3、痰火郁结证

主证:耳聋暴发,多因饮酒或过食炙煿厚味诱发。音感模糊,甚则闭塞无闻,多伴耳鸣,鸣声宏而粗,持续不歇。并见头昏头重,胸腹痞满,或有恶心,大便不爽,小便黄。舌质红胖,苔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火化痰,开郁通窍。

方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加减。

药物组成:胆南星10g,瓜蒌仁10g,半夏10g,茯苓15g,黄芩10g,陈皮10g,枳实10g,杏仁10g,天竺黄10g,甘草6g。

4、心脾亏虚证

主证:突发耳聋,多见于体质素差者,因于劳倦过度诱发,或伴耳鸣、眩晕,耳内闭塞感,并见面色萎黄不华,倦怠少力,失眠多梦,心悸不宁。舌淡,脉细或弦细。

病机分析:耳为清窍,为清阳游行交会之所。心脾两亏,气血不足,复因劳累过度,致清窍失于奉养,功能失司,故突发耳聋、耳鸣、眩晕;气血不足,清阳不升,致气机不利,故耳内闭塞感;全身及舌脉所见为心脾两亏,气血不足之证。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聪耳。方剂: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药物组成:白术10g,茯苓15g,黄芪20g,炙甘草6g,龙眼肉10g,酸枣仁15g,木香6g,党参10g,当归10g,远志10g。加减:酌加黄精、何首乌益血聪耳,加丹参、石菖蒲、磁石之类开窍聪耳;若兼情志忧郁,酌加柴胡、白芍、百合、枸杞之类疏肝滋阴。

5、肝肾亏虚证

主证:突发耳聋,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或伴耳鸣、耳内闭塞感,鸣声尖细,或伴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质偏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无力。

病机分析:肾开窍于耳,肝肾精血同源。肝虚肾亏,精血不足,耳失所养,可致突发耳聋、耳鸣。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肝肾亏虚之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精聪耳。

方剂:耳聋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磁石30g,石菖蒲10g,五味子6g。加减:酌加白芍、桑椹、女贞、旱莲草之类养血益阴;午后潮热或舌根苔黄者,加知母、黄柏坚阴降火。若兼耳鸣如潮,心烦失眠,夜寐多梦等症者,属心肾两亏,酌加清心、养心安神之品如黄连、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等。

6、气滞血瘀证主证:突发耳聋、耳鸣,症状持续,无明显波动,或伴耳胀闷堵塞感、耳痛,或有眩晕。外无表证,内无里证,舌质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窍。

方剂:通窍活血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10g,红花6g,生地黄15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加减:酌加柴胡、石菖蒲、水蛭、丹参、路路通、丝瓜络之类,以助活血化瘀通窍。伴有气虚者,酌加黄芪、党参、白术之类,以助益气活血;伴有血虚者,酌加黄精、何首乌、桑椹子、枸杞、丹参之类以助养血活血。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