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科室:内科 心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6-12周
治愈率:7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老年人期前收缩西医治疗
1.房性期前收缩
大多数无器质性心脏病及无症状性房性期前收缩无需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及冠心病当出现频发的房性期前收缩往往预示可能要转为房颤,此时应给予治疗,下列药物可供选用:
①奎尼丁每次0.2g,3~4次/d。
②维拉帕米(异搏定)40~80mg,3~4次/d。
③硫氮卓酮每次60~90mg,3~4次/d,必要时可同时加服安他唑啉(安他心)每次0.1g,3~4次/d。
④胺碘酮每次0.2g,3次/d,3~7天有效后,改用0.2g/d维持,2周后可再次减为0.2g,每周5~6次,再减至0.1g/d,最低者可用0.1g,每周5次。
2.室性期前收缩
良性室性期前收缩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不能证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可以认为是良性的,无需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认为是具有潜在恶性或恶性室早,必须治疗:
①室早频率平均≥5/min者。
②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早,但要注意除外房早伴差异传导。
③呈二联律或三联律。
④室早连续3个以上呈短暂阵发室速。
⑤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偶发室早,亦应及时治疗。
治疗室早的药物很多,可以根据病情缓急及药物可能提供的情况合理选用。
①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早,首选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缓注,继以静脉点滴1~3mg/min维持24~48h,改其他药物口服,如利多卡因无效,可加用美西律50~100mg加5%葡萄糖20ml静脉10min推注,然后以1~2mg/min滴注。
②一般情况下选用美西律100~150mg,3~4次/d,或普罗帕酮(心律平)50~150mg,3~4次/d。
③顽固难治性室早可选用胺碘酮,开始每次0.2g,3~4次/d,4~10天起效后,再改为每日0.1~0.2g维持。
④若上述治疗无效,已确诊冠心病,但无心脏扩大,心衰或心梗史者,可选用氟卡尼每次75~100mg,1次/12h。若此药无效,则可考虑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既可协同,提高药物的有效作用,又可加重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必须核查所用药物有无不利的相互作用,细心观察,必要时应连续心电监护,从最小剂量开始,不断摸索调整,以最小剂量取得最佳效果,既能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又避免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有多种方案可供参考:
①ⅠA+ⅠB如奎尼丁每次0.1g,3~4次/d,加普罗帕酮(心律平)25~50mg,3~4次/d。
②ⅠA+ⅠC如奎尼丁每次0.1g,3~4次/d,加美西律25~50mg,3~4次/d。
③ⅠA+Ⅱ如奎尼丁0.1g,3~4次/d,加阿替洛尔(氨酰心安)6.25~12.5mg,2次/d。
④Ⅱ+ⅠB如阿替洛尔(氨酰心安)6.25~12.5mg,加美西律25~50mg,3~4次/d。
⑤Ⅲ+ⅠB如胺碘酮+美西律。
⑥Ⅲ+ⅠC如索他洛尔+氟卡尼。对于极少数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也可能需要3~4种抗心律失常药合用,方能奏效。
老年人期前收缩中医治疗
(1)气血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为益气养血,定悸安神,常用方:归脾汤加减,常用药物如下:白参,白术,黄芪,当归,茯神,炙远志,酸枣仁,夜交藤,丹参,甘松,柏子仁,炙甘草。
(2)痰热瘀阻型,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口苦,便秘,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治法:清热化痰,活血定悸,常用方:柴胡陷胸汤加减,常用药物如下:柴胡,黄芩,黄连,瓜蒌皮,法夏,丹参,甘松,酸枣仁,柏子仁,炙甘草。
(3)阴阳两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悸,动则尤甚,气短,乏力,舌光少苔,脉细数。治法: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常用方:炙甘草汤加减,常用药物如下:炙甘草,白参,桂枝,麦冬,生地黄,阿胶(烊化),酸枣仁,丹参,柏子仁,甘松。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