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周期:4-8周

治愈率:2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西医治疗

1.对症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疼痛症状可口服苯妥英(苯妥英钠)0.1g,2~3次/d,也可用卡马西平0.1g,2~3次/d。疼痛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可用阿普唑仑0.4mg,2次/d或阿咪替林25mg,2~3次/d,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吲哚美辛(消炎痛)和吡罗昔康(炎痛喜康)对顽固性的神经痛可能有一定疗效。糖尿病胃肠轻瘫综合征可用红霉素来增加胃动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加强胃壁肌收缩,促进胃排空。治疗方法为红霉素200~250mg,3~4次/d。目前多用多潘立酮(吗丁啉)10mg,3次/d。对低张性神经膀胱可用新斯的明0.25~0.5mg,肌内或皮下注射,同时加用诺氟沙星预防和治疗泌尿系感染。

2.病因治疗

(1)控制糖尿病:应用降糖药和控制饮食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根本原则。

(2)肌醇治疗:6g/d,连服6个月,可能取得一定疗效。

(3)免疫抑制治疗:近年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清内有抗胰岛细胞抗体,且病理可见周围神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表明免疫机制可能参与其发病。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已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肌萎缩,不但可明显改善肌力,而且可以缓解疼痛。用药方法为,人血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5天,然后用泼尼松60mg/d,至少3个月,用时应增加胰岛素和降糖药的用量,密切监测血糖。也有报道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及血浆交换治疗有效的。

3.促神经代谢和神经营养治疗

(1)神经营养药: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三磷腺苷(ATP)和烟酸对轻型患者及预防有益。

(2)神经节苷脂:因其具有增强Na -K -ATP酶的活性、刺激神经芽生、促进神经再支配和触发神经肌肉接头形成的药理作用,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感觉症状。用法为:20~40mg/d,肌内注射,或40~80mg/d,静脉点滴。

预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合并自主神经病的患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危险性,一项前瞻性的随访研究显示有自主神经功能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试验异常的患者,2.5年后病死率为44%,5年后病死率为56%,半数死于肾衰,半数死于突发的呼吸循环骤停和低血糖,以及继发于无张力膀胱的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性肌萎缩的患者预后相对良好,开始起病的数周内进展较快,但以后的病程中极其缓慢。约1/5的患者在6~18个月后肌力完全恢复,其中又有1/5的患者可复发。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

对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辩证分型,中医学界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多根据自身在临床中的经验和体会而辩证分型。有的认为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痰,瘀是2个重要的发病因素。因此,在分型论治时,多配合活血化瘀通络法。有的根据其在基础治疗及降糖治疗的同时惊醒辩证论治,分为4型。

(1) 气血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常用药物: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枸杞,黄精,丹参,赤芍,牛膝,白芥子,木瓜,狗脊,川断。

(2) 肝肾阴虚型:治宜补肝肾,活血化瘀通络;常用药物:熟地黄,山药,桑寄生,黄精,丹参,川芎,乌蛇,地龙,白芥子。蜈蚣,穿山甲,狗脊,川断。

(3) 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活血化瘀通络;常用药物:党参,肉桂,制附片,生黄芪,地黄,牛膝,乌梢蛇,蜈蚣,地龙,穿山甲,白芥子。

(4) 精亏髓乏型:治宜填精补髓,活血化瘀通络;常用药物:人参,白术,当归,熟地黄,鹿角胶,龟胶,枸杞,紫河车,地龙,穿山甲,蜈蚣,白芥子,狗脊,川断,牛膝,并随证加减。

也有的将糖尿病型周围神经病变分为3型论治。

(1)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临床表现以脾气虚伴肾阴虚为主证;常用药物:黄芪,山药,桑寄生,生地黄,当归,川断,牛膝,赤芍,丹参,川芎,鸡血藤,地龙等。

(2) 肝肾阴虚,血瘀风动型:临床表现以肝肾阴虚,气血不活,筋脉失养,引动肝风为主证;常用药物:生地黄,桑寄生,黄精。当归,牛膝,狗脊,川续断,丹参,赤芍,地龙,蜈蚣,全蝎,僵蚕等。

(3) 脾肾阳虚,痰瘀互阻型:临床表现以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肢体萎弱弛缓或体胖肢沉为主,多见于单侧神经病变,肢体近段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损害为主证者;常用药物:制附子或川乌,桂枝,党参,狗脊,川续断,黄芪,白芥子,胆南星,地龙,蜈蚣,全蝎,水蛭等。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