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虫体微白色,呈半透明丝状,雄虫长30~34mm,宽0.35~0.43mm雌虫长50~70mm,宽0.5mm,常寄居于皮下与眼结膜下,可存活15年之久,微丝蚴长250~300μm,宽6~... 详情>
日常预防控制传染源:及时治疗患者,根据流行病学情况可通过排查确认感染患者;用杀虫剂消灭虻幼虫。 消除传染途径:清除容易滋生虻虫的场所。 保护好易感人群:进入丛... 详情>
本病并发症较少见。可并发:脑膜脑炎:脑脊液内可找到微丝蚴。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脑水肿等。脑昏迷:服用乙胺嗪后,垂死的微丝蚴可阻塞大脑毛细血管,引起持... 详情>
并发疾病: 心包炎 心肌炎 心内膜炎 脑水肿 腹水
本病潜伏期约1年,病发时引发皮肤及眼部症状与其他一些体征。1.皮肤症状:成虫移行于皮下结缔组织,在罗阿丝虫病代谢产物的作用下,引起皮下组织变态反应,在形成游走性肿块... 详情>
常见症状: 皮肤瘙痒 呈马蜂螫型游走性水肿 膝后肿胀疼痛,... 畏光及流泪
1.临床表现检查:当罗阿丝虫在人体皮肤或者眼部移行是可通过观察发现虫体的蠕动。2.血象检查:外周血微丝蚴阳性,且外周血象多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高达60%~90%。 详情>
常见检查: 寄生虫检查的直接涂片法 尿常规 便常规
根据从患者皮下或眼结膜下取出虫体或外周血微丝蚴阳性而确诊,至今尚没有可靠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临床需与链尾丝虫病,常现丝虫病,奥氏丝虫病相鉴别。与上述三种疾病的鉴别... 详情>
罗阿丝虫病西医治疗(一)治疗 治疗药物首选乙胺嗪,但乙胺嗪对微丝蚴疗效好,对成虫杀灭作用差,因此常需几个疗程治疗。按体重给药,成人2mg/kg体重,3次/d,连服10天或1... 详情>
日常护理1.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 详情>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详情>
罗阿丝虫病(loaiasis)是由罗阿丝虫引起的一种结缔组织丝虫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皮下结缔组织的游走性肿块以及丝虫性结膜炎、关节疼痛等。 详情>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0.007%
传染方式:虻虫叮咬
常用检查: 寄生虫检查的直... 更多>
症状表现: 皮肤瘙痒 呈马蜂螫型游走性水肿 更多>
并发疾病: 心包炎 心肌炎 更多>
就诊科室:传染科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更多>
治疗周期:3-5年
治愈率:40%-60%
常用药品: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元)
温馨提示:预防本病主要从治疗着手,大规模普查普治患者,以消灭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