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食管蹼和食管环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食管蹼和食管环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食管蹼和食管环病因

(一)发病原因

食管蹼可能是由胚胎期内食管发育过程中形成空泡,空泡融合不全,遗留下部分或完全的黏膜环状膈膜;也有人认为是在食管发育过程中,取代绒毛柱状细胞的鳞状上皮过度生长所致,食管肌环是因胚胎期的食管肌层形成过程中,中胚叶成分过度增生而造成食管狭窄。

(二)发病机制

食管蹼和食管环形态学上分别属于黏膜环和肌环,黏膜环是由结缔组织,黏膜和血管构成,表面覆盖一层鳞柱状上皮;肌环则由增厚的环状肌束所组成,可有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两者可把食管和胃分隔开来,可防止酸性胃液反流。

另外,由炎症性膈膜所构成的环,在后期可经纤维化,出现轮状狭窄,形成称为第3种纤维环的结构而有别于上述的食管蹼和环。

按照蹼和环在食管所处位置,分为上,中,下食管蹼和下食管环。

上食管蹼(36%):

上食管蹼系食管黏膜形成的蹼状隔膜,有其独特的解剖和性别特征,90%为女性,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婴儿有个案报道,很可能是先天性的原因,也可能与缺铁性贫血有关,主要症状是缺铁性贫血和吞咽困难,本病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该地区缺铁性贫血患者中凡有吞咽困难者,约15%有上食管蹼,这种缺铁性吞咽困难又称Plummer-Vinson综合征或Pattersen-Kelley综合征。

多数学者认为缺铁是本病的基本因素,造成食管上皮层改变而出现吞咽困难,临床上采用铁剂治疗可使吞咽困难得到缓解,但食管蹼,缺铁,吞咽困难三者也可能不相关。

中下食管蹼(25%):

中食管蹼是由正常或炎性上皮组成的黏膜隔膜,较罕见,男女均可发病,成人多于婴儿,多数病人无症状。下食管蹼也是一种厚约1~2mm的黏膜隔膜,常位于食管鳞柱状上皮交界处上方2cm,表面覆盖以一层可呈角化的鳞状上皮,黏膜下有少许炎性细胞。

下食管环(15%):

下食管环位于食管和胃黏膜交界处的鳞柱状上皮环,也是由黏膜或肌性隔膜构成的收缩环 (Schatzki环),当食管管腔内径小于20mm时,就有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当管径等于或小于13mm时,肯定发生咽下困难,称为症状性下食管环。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