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颌骨造釉细胞瘤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颌骨造釉细胞瘤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颌骨造釉细胞瘤诊断鉴别

诊断

1.颌骨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致面部畸形,往往无特殊自觉症状。

2.咬合关系错乱牙移位元松动或脱落,偶有病理性骨折。

3.颌骨膨隆,表面结节状,凹凸不平,有时伴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4.X线摄片示颌骨膨隆,不规则多房性囊性透光影像,此影像边缘不光滑,有半月状切迹,分房大小悬殊,波及牙槽骨者可有明显的“根尖浸润征”--牙根尖的牙槽突骨质呈不规则的破坏与吸收,牙根可呈锯齿状或截断样吸收。

5.如有迅速长大同时伴疼痛溃疡等症状,X线表现骨间隔破坏消失,呈斑点状影时,应疑有恶性变。

6.穿刺囊液常为褐色,有时可有胆固醇结晶,但无角化上皮。

7.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基于发病率与手术方式的需要,造釉细胞瘤主要需与牙源性角化囊肿及其他非角化囊肿鉴别,非角化囊肿如含牙囊肿,根尖囊肿,残余囊肿及面裂囊肿等,这些囊肿从发病部位,内部结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特征性,与造釉细胞瘤鉴别不难,由于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肿在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且治疗方法不同于其他非角化囊肿,因此二者的鉴别是颌骨囊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重点和难点。

造釉细胞瘤的侵袭性高于角化囊肿,造成周围骨质破坏的范围大于角化囊肿且易侵及周围软组织,造釉细胞瘤造成的牙根吸收多呈锯齿状或截断状,造成邻牙脱落者常见;角化囊肿的牙根吸收多呈斜面状,较少造成邻牙脱落,造釉细胞瘤多为囊实混合性,不规则厚壁,囊壁可见乳头状突起或壁结节;角化囊肿为纯囊性,均匀薄壁,多房造釉细胞瘤分房大小不一,其房间隔常由软组织及少量骨性成分组成,且较厚;角化囊肿的分房大小近似,房间隔纤细,完整,且较薄,造釉细胞瘤囊性部分的MR信号多为长T1,长T2信号,有时囊内出血可见短T1信号;角化囊肿的囊内容物因富含角化蛋白及固态胆固醇结晶,其T2信号明显低于造釉细胞瘤,此征象被认为是区别二者囊液性质的重要特征,无论CT或MR增强检查,造釉细胞瘤的囊壁,分隔,乳头状突起及壁结节均明显强化;角化囊肿的囊壁及分隔无强化。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