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鉴别

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与体征常是全身性的,结合实验室检查,典型病例不难诊断,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及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的变化,不典型病例增多,有以下情况应怀疑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①有瓣膜性心脏病者出现1周以上不明原因的发热;②新发生的反流性杂音或原有心脏杂音性质发生明显改变;③不明原因的动脉栓塞现象;④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⑤心脏手术后持续发热1周以上;⑥人工瓣膜病人任何时候出现发热或瓣膜功能不全;⑦静脉药瘾者的发热尤其伴咳嗽和 胸痛,凡遇以上情况应及时进行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便确定诊断, 除典型表现者外,本病临床确诊较难,1981年Von Reyn等提出的Beth Israel诊断标准虽一度广泛使用,但该标准一方面没有把静脉药瘾者(IVDA)归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易患因素,另一方面也忽略了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作 用;同时在感染的急性期需接受手术的患者不到1/3,因此,应用该标准只有极少数患者能真正得到明确诊断,特别是对血培养为阴性者其诊断存在明显的局限 性。

1994年Durack等提出了Duke诊断标准,现介绍如下:

1.确定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1)病理学确诊标准:急性心内膜炎的组织学改变伴有赘生物,心肌脓肿或赘生物,外周栓子的病理检查或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2)临床确诊标准:符合下述两个主要标准;或1个主要标准和3个次要标准;或5个次要标准者。

2.可能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介于确定和排除之间者。

3.可排除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有肯定的其他诊断;短期应用抗生素(≤4天)症状缓解或手术和尸检未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证据。

4.另外,Duke诊断标准中的主要和次要标准如下。

(1)主要标准:

①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意义的阳性血培养(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

A.独立两次的血培养均发现:a.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或HAECK菌群,b.社区获得的无原发病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肠球菌。

B.持续性菌血症:a.不少于两次间隔12h以上的血培养阳性,b.3次血培养全部阳性,4次或4次以上的血培养中大多数为阳性,其中第1次和最后1次间隔时间≥1h。

②心内膜受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A.超声心动图的征象:a.可活动的赘生物附着于瓣膜,瓣下结构或植入物表面,b.脓肿,c.新出现的移入瓣漏。

B.新的瓣膜反流。

(2)次要标准:

①心脏易患因素或静脉药瘾者。

②发热,>38℃。

③血管征象:动脉栓塞,脓毒性肺梗死,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Janeway损害。

免疫损害: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类风湿因子阳性。

⑤微生物感染的证据:间断性菌血症或急性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⑥非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的超声心动图征象。

鉴别诊断

1.风湿热 可有发热,心瓣膜损害等症状,有时与本病难于鉴别,凡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有不明原因发热持续一周以上,需考虑本病的可能,风湿热时贫血现象较轻,P-R间期延长较多见,抗风湿治疗有效;而皮肤瘀点,杵状指,脾肿大,血尿,栓塞现象,进行性贫血,血培养阳性及超声心动图瓣膜有赘生物等则见于心内膜炎,有时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与风湿热并存,如经敏感抗生素足量治疗而仍不退热,应疑及合并风湿活动,必要时试行抗风湿治疗。

2.左房黏液瘤 可有发热,栓塞及心脏杂音等;但血培养阴性,无脾肿大,超声心动图可显示肿瘤及其活动图像。

3.脑血管意外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以脑栓塞为主要表现时,常易忽腥拘孕哪谀红斑狼疮,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病及恶性肿瘤等相鉴别。

4.此外,感染性心内膜炎还要注意与下列情况疾病鉴别;

(1)发热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鉴别。

(2)与心脏病并发其他感染鉴别,如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合并肺部,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感染伴发热。

(3)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而心脏体征轻微者,需与伤寒,疟疾及结核等疾病鉴别。

(4)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栓塞进行鉴别:如脑栓塞,需与脑血栓形成,脑卒中等鉴别;肾栓塞,需与肾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鉴别;肢体动脉栓塞,需与脉管炎鉴别;肠系膜动脉栓塞,需与急腹症鉴别;冠状动脉栓塞,需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状动脉炎等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鉴别。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