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1.患者有受辐射的历史。
2.受辐射后,患者出现视力障碍,但较晚。
3.慢性X线等辐射损伤晶状体,混浊多从后极部开始,初可有后囊下皮质小泡,后囊下呈雾状混浊及后囊下皮质点片状混浊3种表现,可单独发生,但多为混合型。
4.后囊下皮质出现在空泡。空泡小而圆,或长期不变,或经干酪状变为小白点,不能自行吸收,且逐渐向前部及赤道部扩展。
5.日久,后囊下皮质混浊多呈雾状与点片状混杂,整个呈薄圆片状,初起皆局限于后极附近2mm半径范围以内,距后囊近而距核远。
6.晶状体病变可单独发生,也可伴有其他眼部损害。
鉴别诊断
1.高度近视性后囊下皮质混浊:常呈棕色,且自核后面起皮质全部混浊。
2.糖尿病引起的病变:虽可位于后囊下,但不达正后极处,它的特点为小而圆,小泡形态稳定,长期不变。
3.并发于视网膜色素变性及葡萄膜炎的混浊:常有膝状尘点,不呈盘状。
4.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大多先有周边部皮质楔形块状混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