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呕血,便血)及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腹腔血管造影等)可确诊。
鉴别诊断
由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甚多,故需鉴别的疾病亦多,以下仅就常见的疾病进行简要的鉴别。
1.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1)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胃溃疡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10%~15%,而十二指肠溃疡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25%~30%。
(2)既往有溃疡病史或有溃疡病出血史,多数患者以冬春季节好发。
(3)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多呈隐痛,烧灼样痛,多数十二指肠溃疡者有饥饿痛或夜间痛醒。
(4)疼痛一般具节律性,胃溃疡多为餐后1/2~1h疼痛发作,持续1~2h,至下餐前疼痛逐渐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餐后3~4h发作(即饥饿时疼痛),进食后疼痛常消失。
(5)服用制酸剂,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疼痛可缓解或消失。
(6)少数病例可无上腹痛,无反酸,嗳气等症状,而仅以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状,此种病例约占消化性溃疡病例总数的10%~15%。
(7)X线钡餐检查,如发现龛影征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8)胃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溃疡的形态与大小,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立诊断。
2.急性胃黏膜病变:
(1)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20%左右。
(2)常有引起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的诱因存在,这些诱因包括:
①服用过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消炎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等。
②饮酒,尤其是酗酒后。
③多种应激状态,如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疾病,重度烧伤等。
④败血症,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
(3)常有上腹疼痛或隐痛,反酸,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也可以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状。
(4)在出血后的24~48h内作急诊胃镜检查,如发现胃,十二指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多处有出血糜烂灶时即可确诊。
3.胃癌:
(1)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因胃癌而出血者约占出血病例的1%~3%,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但近年来30岁以下的青年胃癌也不少见。
(2)患者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多以食欲不振,上腹不适或隐痛为主要表现,随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患者常有消瘦,贫血,上腹疼痛加重或呈持续性,少数患者上腹部可扪及质硬,常不易移动的包块。
(3)胃癌患者以缓慢,少量出血多见,而表现为大出血者较少见,粪隐血试验常呈持续性阳性。
(4)晚期胃癌患者如癌肿发生远处转移,则常可在左锁骨上扪及肿大,较固定的淋巴结。
(5)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措施,可发现癌肿的大小,形态,癌肿周围胃黏膜的情况等,X线钡餐诊断胃癌的阳性率可达80%~90%。
(6)胃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胃癌的大小,形态,部位及浸润情况等,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与良性溃疡相鉴别,胃镜检查胃癌的确诊率可达95%以上。
(7)CT与MRI检查虽对胃癌的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价值,但由于检查费用较昂贵,故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