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小儿尿崩症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小儿尿崩症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小儿尿崩症诊断鉴别

诊断

对于有多饮多尿的患儿,夜间起尿时是否饮水在病史中很重要,应记录出入量,多饮多尿每天>2L/m2时为病理现象,了解其他疾病史,家族史,生长史,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等,以提示疾病的可能原因。

病理性多饮多尿应测血浆渗透压和血Na,K,Cl,Cr及BUN和尿液分析,尿渗透压,尿比重,尿糖,血浆渗透压>300mOsm/kg,尿渗透压<300mOsm/kg,可诊断为尿崩症,当血浆渗透压为>270mOsm/kg时应进行限水试验,如血浆渗透压>300mOsm/kg,尿渗透压在10h以上一直<600mOsm/kg应考虑患有尿崩症,如尿渗透压>600mOsm/kg并稳定1h以上时可以排除尿崩症,在限水试验中如体重减轻超过5%,血Na>150mmol/L,有明显脱水及血容量减低和血压下降时应终止限水试验,并及时皮下注射垂体加压素(pitressin)1U/m2(1ml=5U)后,每15分钟排尿一次,可见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和尿渗透压上升,在1h可上升一倍以上,可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

诊断中枢性尿崩症后应进一步查找病因,必要做MRI检查下丘脑和垂体以排除颅内病变。

对于部分性AVP缺乏时对限水时的耐受较好,尿渗透压虽能上升多不能>600mOsm/kg,尿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仍>1,当与肾性尿崩症的鉴别时后者对垂体加压素无反应,还可测血浆AVP浓度,部分性中枢性尿崩症时低,肾性尿崩症时高。

鉴别诊断

对尿崩症者应积极寻找病因,观察是否存在垂体其他激素缺乏。

1.血管加压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te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 SIADH在儿童常是医源性的,有些由于输液不当,输入低张液过多,SIADH可发生于颅内病变如脑膜炎,脑肿瘤,头部创伤等,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是可出现AVP分泌增多伴低钠血症,预示病情严重和预后不良,当下丘脑和垂体术后的第二期可出现AVP分泌增多,儿童用dDAVP治疗中枢性尿崩症或遗尿时药物过量亦可发生,其他较少见的原因可见于肺部疾患,肺阻塞疾病,机械高压通气和一些药物如卡吗西平及化疗药物。

SIADH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呕吐,头疼等,早期开始可有疲乏,主要由于肾水重吸收过多引起水潴留,体液容量过大,水中毒和低钠血症,血浆渗透压降低,同时排出高渗性尿和尿排钠增多,当SIADH是慢性发生低血钠时多无明显症状,血Na<120mmol/L,如果不适当的输入低张液使血钠较快的低于130mOsm/kg时,会发生惊厥和昏迷,特别小年龄儿童,患儿肾功能正常。

2.肾性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是由于AVP抵抗,有遗传性和获得性,遗传性患病较少而病情较重,且儿童比成人多见。

(1)先天性X连锁肾性尿崩症:为显性遗传,多为男孩发病,本病为AVP V2受体基因突变,V2受体是在肾脏激活腺苷环化酶,其受体的缺陷为G蛋白-α单位的异常,由于AVP抵抗肾脏产生大量低渗性尿液,尿渗透压常在50~100mOsm/kg,本病常在出生后断奶时发生症状,有明显的多饮多尿,渴感难以满足,出现发热,呕吐和脱水,常容易误诊为感染,患儿宁愿饮水不肯吃高热量固体食物,如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患儿出现生长障碍,喂水不足经常反复发生脱水,引起不同程度的智能落后,X线颅骨片常可见到额叶及基底节钙化,发生钙化的原因除与严重脱水有关外,还可能由于AVP抵抗,血中AVP浓度增高,AVP的V1和V3受体正常,通过一些独特的作用引起脑钙化,较大儿童因夜间尿多而自动减少食物的摄入,导致营养不良引起生长障碍,另外由于长期大量饮水和排出大量尿液,可发生不明显的肾盂及输尿管积水和膀胱扩张。

(2)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肾性尿崩症:本病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主管水通道的蛋白质中aquaporin-2基因突变,这种突变损伤管腔膜对水的渗透性,使肾小管内的滤过液不能重吸收,引起多尿,曾报告一例aquapolin-2突变患者尿中aquaporin-2增多,测尿中aquaporin-2可用于与中枢性尿崩症的鉴别。

(3)获得性尿崩症:比较常见,多是由于锂或四环素影响AVP刺激cAMP的作用,接受锂治疗者约50%可损伤尿浓缩功能,10%~20%发展为临床尿崩症,并常伴有肾小球滤过率减低,锂可能损伤AVP刺激腺苷环化酶产生,使aquaporin基因mRAN在肾集合管的表达,产生多尿。

四环素用于治疗使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转运功能被抑制,其他多囊肾镰状细胞病也损伤肾浓缩功能,蛋白质和钠摄入减少亦可引起肾髓质张力减低发生尿崩症。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