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骨样骨瘤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骨样骨瘤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骨样骨瘤的检查
  • 常见检查项目
  • 参考价格
  • 查看

实验室检查一般均为正常。

1.X线检查 典型的X线表现为:一个直径<1cm的椭圆形或圆形的中心X线透明区,周围被一均匀的硬化带所包绕的病变,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典型,脊柱,腕骨,足骨部位骨样骨瘤与长管状骨上骨样骨瘤的表现可以不一样,同时病变可发生在骨干,髓腔或骨松质中,或发生在骨膜下,而造成不同的X线征象,少数病例有1个以上的病灶,但是许多病灶可以不同于上述描述,也无证据表明与起病部位及病期有关,通过动脉造影可使其与慢性骨脓肿,急性或慢性骨髓炎,孤立性内生骨疣,无菌性坏死,骨软骨炎作出鉴别,骨髓炎虽表现充血,但血管形态正常或稍有扩张,也没有骨样骨瘤的红晕现象,骨脓肿和无菌性坏死的坏死中心则表现为无血管区。

(1)长管状骨:位于长管状骨的骨样骨瘤常发生在骨干上,在骨皮质内有一放射性透明阴影,这一阴影称之为巢穴,巢穴内可以有不同程度钙化灶,巢穴周围是由硬化骨质包绕并伴有骨皮质增厚(图2),这是由于骨膜下及内骨膜新骨形成所致,在极罕见的情况下,同一骨可以有几个骨样骨瘤,每一个骨样骨瘤都有着自己的巢穴,骨样骨瘤周围硬化带的反应范围不一,有时可以将巢穴完全充满,其巢穴是否存在以及其形态应借助X线断层或CT进一步检查,加以确定,在股骨颈部位的骨样骨瘤常发生在股骨颈的内侧面,巢穴位于骨膜下或骨皮质内,在正常情况下股骨颈内侧皮质较厚,因而如果有轻度骨皮质增厚常使诊断困难,另外在骨皮质增厚并有透光区的部位,应注意与应力骨折相鉴别。

 (2)腕,跗骨及骨骺:在腕,跗骨以及长管状骨的骨骺部位的骨样骨瘤,常发生在骨松质中,X线表现为部分或全部钙化的圆形病变,而周围缺少反应性骨硬化,这种表现与骨皮质上骨样骨瘤的表现完全不同,在诊断上较为困难,如发生在儿童骨骼尚未成熟者,骨骺部位骨样骨瘤可以造成骨骼发育畸形。

(3)手,足部的小骨:在掌,跖,指骨内骨样骨瘤,如位于骨皮质中,其表现与长管状骨所见相同,如果位于骨膜下,则可见到周围骨皮质产生“扇贝”样改变,在手,足部小骨的骨样骨瘤常伴有软组织肿胀。

(4)关节内:如骨样骨瘤发生在关节内,可以造成疼痛,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及关节活动受限,常易误诊为关节疾患,检查中应特别注意。

(5)脊柱:由于脊柱的解剖结构复杂,在普通X线片上骨质常被周围软组织遮挡,临床表现可以有不同症状,因而对脊柱部位骨样骨瘤的诊断十分困难,其临床表现常为剧烈的放射性疼痛,夜间或活动脊柱时加重,大多数病人伴有脊柱侧弯,称之为疼痛性脊柱侧弯,因此,在脊柱侧弯并伴有明显疼痛时,常认为这是脊柱上骨样骨瘤的重要临床表现,当然这一症状并非脊柱骨样骨瘤所特有的,颈椎上的骨样骨瘤则可以呈斜颈,脊柱上的骨样骨瘤很少有神经系统症状。

脊柱上骨样骨瘤特点是位于脊柱侧弯的凹侧面,靠近侧弯的顶点,可在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偶有在横突上见到一硬化区,在普通X线片上发现放射线透明的巢穴非常困难,需借助断层或CT检查的帮助,应该强调在脊柱的后部结构上如果发现有一硬化性骨病灶,是骨样骨瘤的诊断重要征象,但是骨转移癌,感染,脊柱炎等也可有这种表现,应注意鉴别诊断。

(一)皮质骨样骨瘤:

有小的透射线区域,周围是致密骨,病灶位于皮质内,硬化环更明显,骨膜反应或是成层或是实质同源性的,在疾病后期,病灶可以完全被隐蔽。

(二)松质骨骨样骨瘤:

最常见于股骨颈,其次是手足的小骨和椎体,病灶周围常无很多新骨形成,但有密度增加的骨环包绕病灶,偶见在远处发生反应性新骨形成。

(三)骨膜下骨样骨瘤:

通常表现为骨附近的软组织肿块,最常见于股骨颈的内面及手和足,病灶正下方的骨骼有扇形区域,系由压迫萎缩或骨吸收所致,病灶接近关节时,无反应性骨生成,但可有关节肿胀,充血和疼痛,表现为急性滑膜炎的特征,关节两端骨除了明显脱钙外,没有其它改变,有证据表明本病可以自然消退,但必需经很长时间。

2.核素扫描和γ闪烁照相 骨样骨瘤病人术前做核素扫描和γ闪烁照相,应作为常规检查,对脊柱部位骨样骨瘤,由于X线诊断不准确,而核素扫描对病变部位检查敏感,可靠,应用核素扫描可使骨样骨瘤出现双密度征:即在骨样骨瘤的巢穴闪烁活性增强,而在周围硬化区放射性核素集聚得较少,这一征象对骨样骨瘤的诊断有帮助。

3.CT 一般骨样骨瘤采用普通断层检查可明确诊断,在脊柱,骨盆,股骨颈等特殊部位对诊断有较大价值,薄层CT扫描是目前显示骨样骨瘤的最佳方法,比X线平片和MRI能更准确地显示瘤巢,能够确诊平片上所不能诊断的可疑病例,尤其适用于关节囊内,脊柱等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