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钩端螺旋体病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钩端螺旋体病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钩端螺旋体病的检查
  • 常见检查项目
  • 参考价格
  • 查看
展开

1.常规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或正常,黄疸出血型常增高,白细胞总数>20×109/L或<4×109/L者少见,血沉常持续增高,黄疸出血型更显著,早期尿内可有少量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这些改变在70%左右的患者中出现。

2.病原体检查

(1)钩体的直接检查:

①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钩体不易着色,而未经染色的标本钩体在光学显微镜下通常难以看清,用暗视野显微镜,可以清楚地看到钩体典型特征的形态和运动方式,通常用以检查体液或组织中的钩体,可以提供快速诊断的结果,但是,由于钩体在血液或组织中浓度过低(≤2×104条/ml)而不易检查出来,特别是对人的自然感染,另一方面由于检验者经验不足,很容易将其他成分如纤维蛋白丝误认为钩体,一般在基层不宜推广,但适用于实验感染动物的检查。

②染色直接镜检:有镀银法,复红亚甲蓝染色法与吉姆萨染色法。

(2)钩体的分离培养:在钩体病早期,即发病1周内在外周血及脑脊液中,有相当多的钩体出现,因而在此期采血接种于含兔血清的科索夫(Korthof)或弗勒乔(Fletcher)半固体培养基内,可缓慢生长,一般在1周以上,阳性率达30%~50%,如已用过青霉素类药物,培养基中可加入青霉素酶,如在培养基中加入氟尿嘧啶(5-FU),可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杂菌,纯化培养,但对钩体的繁殖也可受到轻度的抑制,尿培养可在病程晚期呈阳性。

(3)动物接种:常用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内注射接种,一般不作常规应用。

3.血清学试验 发病1周后,血液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可应用血清学试验测定。

(1)显微镜凝集试验(microscopic agglutination test,MAT):显微镜凝集试验简称显凝试验,此试验是应用活标准菌株作抗原,与可疑患者血清混合,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有特异性抗体存在,即可见到凝集现象,一次血清效价到达或超过1/400,或早,晚期两份血清比较,增加4倍者即有诊断意义,此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钩体血清学方法之一,既可用于诊断患者,亦可用标准抗血清作钩体菌株鉴定。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国内报告采用此法检测钩体病血清特异性抗体与显凝试验相比,其灵敏性与特异性均较常用的显凝试验为高,但仍无法用于早期诊断。

(3)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此法是从钩体菌体中提取一种抗原成分,将其吸附于人“O”型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致敏,如遇同属抗体,则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故称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本试验具属特异性而无群成型的特异性,较显凝试验阳性出现早,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条件,适合基层推广应用。

(4)间接红细胞溶解试验:国外常用作钩体病诊断方法,当新鲜绵羊红细胞用钩体抗原物质致敏后,在补体存在的条件下与含有抗体的血清混合时发生溶血,其灵敏性较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为高。

(5)间接荧光抗体法:此法是先将标准钩体菌株作成涂片,然后将可疑患者的血清滴在有菌的玻片处,经洗涤,如患者血清中具有抗体,抗原抗体结合起来,再用抗人球蛋白荧光抗体与此复合物结合,发生荧光,即为阳性,此法无型特异性。

(6)补体结合试验

以上各种方法都是应用特异性抗原来测患者体内的特异性抗体,至于应用特异性抗体来测定体内抗原作为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的方法近年已有相当的进展,特别是单克隆制备技术的应用使诊断早期钩体血症中数量不多的钩体成为可能,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发展和应用,钩体DNA探针已制备成功,并已成功建立了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早期诊断钩体病,但这些方法要用于临床,均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4.肺部X线摄片:轻度者可见肺纹理模糊的网状阴影,或肺纹理紊乱,或显著肺纹理增粗,常达肺野最外缘,病变范围广泛,中度者肺影像呈小点状或雪花小片状,密度低,边界模糊,部分病灶可融合成1.5~2cm大小的片状阴影,一般是分散,也可局限在某一区域,重度者在上述点状或雪花小片阴影基础上,出现大块融合,可占肺一叶或多叶,单侧或双侧的大部分,多居于中下肺野,肺尖受累者少,影像为大块云雾状密度较高的阴影,但仍有残留气泡形成的透明区夹杂其中,与一般肺炎的均匀实变阴影像有所不同。

以上肺部影像在轻度“钩体血症型”中约40%病例可见,在中度,重度肺弥漫性出血型患者约80%病例可见,但亦有少数病例(如前述中间型),肺部X线改变与临床病情不尽一致,上述肺部X线初期或轻度变化,如未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迅速发展为广泛,严重的大块状或全肺性影像,肺部X线影像经治疗后,多数在5~10天内,个别的在4天内或长达3周后才完全吸收。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