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表现
(1)无症状性低血压几乎都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病门诊,住院时偶尔发现,老年人对低血压耐受较好,加上反应迟钝,其他病掩盖等因素,低血压易被忽略,事实上,经详细询问病史,绝对无症状者极少,患者常有轻度乏力,偶或头晕,头昏等,一般无器质性病变,其血压低而脉压小,心率偏慢,性格内向,不易激动,肥胖与消瘦者均可见到,以体格瘦弱者较多,老年人较年轻人,女性较男性多见。
(2)症状性低血压大多有轻或中度脑和其他脏器缺血症状,如软弱,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部分原患高血压的病人,在合并大面积,严重心肌梗死后,血压反而长期偏低,此时除有低血压表现外,还有心肌缺血的有关证据。
(3)症状性低血压严重时可有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伴体位张力的消失,也即晕厥的发生。
晕厥的前驱症状有:
①过度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出现头晕,头昏,改变体位常使其加重。
②继头晕后很快出现视力模糊,眼花,黑朦等。
④软弱无力,站立不稳,有欲倾倒感。
⑥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⑦多数患者来不及扶持支撑物或立即采取卧位,坐位便旋即发生晕厥而跌倒。
相当多的病人晕厥时无他人在场,部分病人可有面部或头部皮肤擦伤,老年人可因摔倒而骨折,也可因血压突然明显降低而合并脑血管意外或急性心肌梗死等,个别老人可因晕倒后长时间受凉而合并肺炎,除心源性和神经源(中枢)性者外,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心率可慢可快,心音多低,弱;深浅神经反射均存在(不同于昏迷),病人多能清楚地描述晕厥前的情形或所处的环境,一般发作十几秒钟到十几分钟,很少超过20min,病人清醒后仍可见有面色苍白,多汗,手足发凉,无力言谈,少数晕厥时间不长且无严重外伤或合并症者,可自动或在他人扶持下到附近医疗单位就诊,此时多已无明显异常发现;只有存在引起晕厥的原发器质性疾病者,仍可检查到相应的阳性体征。
2、分类
(1)无症状性低血压:即血压虽低,但因老年人活动量小,工作多系坐位而对低血压耐受较好,所以在安静状态可无症状;但在应激状态时,因老年人自动调节血压功能降低,脑部血流不能得以及时,充分供应而出现症状。
(2)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低至13.4~9.3kPa(100~70mmHg)时,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大部分人的脑血流灌注尚可得到保证;但收缩压不足9.3kPa(70mmHg)时,因已不能保证大脑正常活动所需的起码的血流灌注而出现脑缺血症状,轻者可纠正,重者易成为不可逆性,预后差。
(3)体位性低血压:由卧位自动变为直立位时出现明显血压降低,称为体位性低血压,其具体标准如下:受检者安静仰卧10min然后每分钟测血压,脉率1次,直至2次血压值近似时,取其平均值作为体位变化前的血压值,之后,让其自动站起,将右上臂置于与心脏相同的水平,再测血压,脉搏,记录即时及其后每分钟的数据与站起前相比较,共记录7min,立后血压至少下降2.7/1.3kPa(20/10mmHg)或收缩压降至10.7kPa(80mmHg)以下,且维持2min以上,近年来,国内已有人应用电动平卧-直立倾斜床,配以自动,定时心电图,血压,脉率监测仪来诊断直立性低血压或直立性晕厥,更为方便,安全,准确。
体位性低血压又可分为:
①可逆性体位性低血压:较多见,老年人特别是长期卧床者,多有下肢或全身静脉回流不畅,如静脉炎,静脉结构缺陷,肌肉萎缩,肌泵作用减弱等,若同时有心梗,心衰或不慎使用强利尿药,可促使体位性低血压发作,甲基多巴,胍乙啶等影响交感神经功能致可逆性小动脉反射消失,当病人改变体位时,也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以收缩期血压下降明显,舒张压基本不变,心率增快为特征,个别时间可出现晕厥,病因去除后多可得到纠正。
②不可逆性体位性低血压:某些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尤以α-肾上腺能神经减弱,释放缩血管介质减少,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另外,shy-Dragers综合征是一种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的老年性疾病,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排尿,出汗和性功能失调等)和其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系自主神经中枢,小脑,延脑的橄榄核,脑桥,脊髓等处明显变性,萎缩所致,预后差,病死率高,国内一组随访5年的患者中,病死率达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