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情绪、不安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不同年龄的患儿表现各异。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学龄前儿童可表现为惶恐不安、不愿离开父母、哭泣、辗转不宁,可伴食欲不振、呕吐、睡眠障碍及尿床等;学龄儿童则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或由于焦虑、烦躁情绪与同学发生冲突,继而拒绝上学、离家出走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兴奋症状为主,如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出汗、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尿频、失眠、多梦等。
临床分型
根据起病形式、临床特点和病程临床上可分为惊恐发作与广泛性焦虑症。惊恐发作为急性焦虑发作,发作时间短,表现为突然出现强烈的紧张、恐惧、烦躁不安,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广泛性焦虑症为广泛持久性焦虑,焦虑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长,患儿上课紧张、怕被老师提问、怕成绩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
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表现,给孩子以“模仿型”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出现的焦虑情绪不能正确引导,反而自己亦产生焦虑感,就可能使孩子沉溺于低谷情绪中不得解脱,逐步恶化。
境遇性焦虑
对突发事件,儿童的心理难以承受,因此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头上,惶惶不可终日。但这一类儿童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自然消失。
分离性焦虑
当孩子与亲属特别是父母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失去以往的欢乐。其主要表现为心烦意乱,无心学习,甚至出现逃学、出走等现象。
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担心受到父母的责备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课程设计、作业布置超过了儿童的接受能力,给儿童以极大的压力,也会使儿童表现出紧张、焦虑等不稳定的情绪。
环境性焦虑
有的家庭“大吵三六九、小闹天天有”,使孩子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失去了他们应有的欢乐,由此便产生胆小、孤僻、不合群、易紧张等焦虑现象。
焦虑症往往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并且容易诱发抑郁、孤僻、自卑等心理疾病。因此,父母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后,应予以科学引导,以尽早让孩子摆脱困扰。父母尤其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这是孩子远离焦虑症、实现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