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婴幼儿腹泻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婴幼儿腹泻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婴幼儿腹泻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儿科 小儿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周

治愈率:9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2000元)


婴幼儿腹泻西医治疗

原则

1、开始出现腹泻后,给消化道以适当的休息;

2、控制肠道内外感染;

3、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

4、良好的护理。

饮食疗法

开始时给消化道以适当休息,轻,中型患儿减食至平时半量左右4~6小时;重型者6~12小时,减食期间液体补充:轻,中型患儿配制“初液盐”口服,病毒性肠炎由于葡萄糖促进的钠运转障碍,口服葡萄糖液浓度不宜超过2%,钠浓度不超过50mmol/L;重型者应静脉输液,恢复饮食时,人乳喂养儿应减产每次哺乳时间;人工喂养儿可从米汤,稀藕粉或稀释的牛乳(或酸奶)开始,奶量和所加蔗糖都由少到多,由稀到浓,逐步增加,除食欲不振和严重呕吐外,加乳无须顾虑,因腹泻后患儿体内营养大量消耗,增加食物后虽大便次数可增加,但肠道吸收与食入量成正比,禁食过久或热量增加过缓都可导致营养不良,一般应于治疗48小时后给以足够热量,5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

液体疗法

1、口服补液盐:1971年以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用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ORS)所配制的饮料,在世界各地对不同病原和不同年龄的急性腹泻患儿推广应用,我国自1980年以来在各省市广泛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配制1升ORS饮料,需NaCI3.5G,NaHCO32.5g,KCI1.5g,葡萄糖20g,其电解质浓度为:Na90mmol/L,K20mmol/L,CI80mmol/L,HCO330mmol/L,葡萄糖111mmol/L,由于病毒性肠炎患儿多有等渗或高渗性脱水,应将ORS稀释1/3~1/2后口服No含量降至45~60mmol/L,K10~13.3mmol/L,以40~53.4 mmol/L,HCO315~20mmol/L,葡萄糖56~74mmol/L,葡萄糖浓度仍保持促进消化道水,钠的吸收,第一日给ORS量:轻度脱水50~60ml/kg,在4小时内服完;中度脱水70~100ml/kg,在4~6小时内服完,同时应按后述方法补充钾和钙,最近,WHO推荐用枸橼酸钾代替原配方中的碳酸氢钠,因后者易潮解而枸橼酸钾则比较稳定,临床应用也证实了这种代替法的优点,此外WHO又倡导以ORS的配方的20克葡萄糖改为30克的米粉或其他谷物粉,认为用谷物粉配制后,味道可口患儿容易接受,服用时发生呕吐者较少,粪便成形较快,临床实践已证明其疗效,确能促进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华西医科大学儿科曾以50克米粉代替原配方中的20克葡萄糖,确能防治脱水,优于用ORS原方,至于口服ORS有困难或有重度脱水发生循环衰竭者,皆需先静脉补液,如在农村不便进行静脉滴注,也可用胃管滴注ORS,如口服或胃管滴注ORS后脱水仍不见好,则应设法静脉输液。

2、胃肠道外补液:对呕吐或口服补液有困难及重度脱水患儿,应根据上册胃肠道外液体疗法补液原则,分步骤地进行治疗,先较快地恢复循环量并补充累积损失,再较慢地补充继续丢失和生理消耗,近十余年来,国际上补液供给液体总量和含钠液量都有减少趋势。

(1)补液总量:治疗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应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和生理消耗量,依脱水程度补充总量120~200ml/kg(轻度脱水120~150ml/kg,中度脱水150~180ml/kg,重度脱水180~200ml/kg),一般病例4~12小时后可开始喂奶(奶量计算包括在上述液量内),如腹泻仍重,第二天有的仍需输液,高渗性脱水需在2~3日内缓慢纠正脱水,脱水纠正后每日液量只需补充继续丢失和生理消耗量约每日100~120ml/kg。

(2)液体组成:第一日补液内容:等参电解质溶液(包括Na+及k+)和非电解质溶液(葡萄糖液)全日容量比例根据脱水性质决定:等渗性脱水宜为1:1(相当於1/2张力电解质液);低渗性脱水用2:1(相当于2/3张力电解质液);高渗性脱水时,应根据高渗的严重程度,使二者的比例成为1:1至1:2(总浓度相当于1/3张力电解质液),避免血清钠浓度降低过快,引起相对性水中毒,1990年Ronald kallen建议平均全日给钠,对病情较轻,肾功能较好的患儿,或条件不具备时,电解质液可单用生理盐水,但酸中毒明显时应用“2:1液”(生理盐水2分加1/6mol炭酸氢钠或乳酸钠1分)作为含钠液,有低钾血症者,在输液排尿后,在以上液体余量中加氯化钾0.3%滴入。

(3)补液的步骤及速度:原则是将所需液体按含钠浓度,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地输入,开始输时:等渗和低渗性脱水用“2:1”液,高渗性脱水用“3:4:2”液(3分葡萄糖液,4分生理盐水,2分1/6mol乳酸钠液)20mlg/kg,在半至1小时输入,以恢复循环量,然后再将含钠液浓度逐渐降低,将全部液体在24小时内输完(高渗脱水在48小时输完),一般速度为8~10ml/kg/小时,高渗 性脱水按5~8ml/kg/小时,低渗性脱水为防止脑细胞迅速缩小,应避免输高渗性液体,Kallen建议补液。

(4)钾的补充:一般患儿补钾2~4mmol/kg·d(相当于10%KCI液1.5~3ml/kg·d)在患儿排尿后开始口服,将全日量均分为3~4次,低钾明显者,可缓慢静脉滴入氯化40mmol/L(0.3%),全日量可增至4~6mmol/kg·d(相当于15%KCI2~3ml/kg·d),如全部氯化钾均需静脉滴入(不可静脉推入或加滴器小壶中滴入),应均匀分配于全日静脉输液中,较安全的办法是将氯化钾100mg/kg加入排尿后第一批输液中(0.3%KCI)静脉滴入,低钾情况一般都能好转,然后将所需氯化钾其余部分分3~4次口服补充,静脉给钾过浓,过快,可致高钾血症而猝死,应特点注意,因食物中含钾丰富,饮食恢复至正常量一半时,可停止补钾。

(5)钙和镁的补充:在补液过程中,如患儿兴奋性过高或出现惊厥或抽搐,可将10%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一倍,静脉滴入,必要时可重复,能口服时可给10%氯化钙5~10ml/次,每日3~4次,此类患儿多有佝偻病,抽搐停后可肌注维生素D20~30万单位,并继服钙剂,脱水重,久泻及有低镁症状者,可肌注25%硫酸镁0.2~0.4ml/kg/次,每日2~3次,2~4日。

(6)对严重酸中毒的处理:一般酸中毒经上述输液治疗,肾功能恢复后,多可纠正,如酸中毒严重,可增加乳酸钠或碳酸氨钠用量,代替等量的生理盐水。

(7)输血或血浆:对腹泻严重或伴营养不良者宜输血浆,每次25~50ml,必要时1~3日重复一次,共2~4次,贫血者代之以输全血。

控制肠道感染

针对病原体采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尤对严重病例为然。

1、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除侵袭型大肠杆菌外,很少侵入组织,细菌大量聚积在肠道内,应选用肠道不易吸收的杀菌药,疗效不好时,应测药物敏感试验,作为用药参考,常用药物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巴龙霉素、甲氧苄氨嘧啶。

2、对侵袭型大肠杆菌感染:肠道不吸收的杀菌药对此类感染疗效不好,可采用治疗杆菌痢疾的药物,氨苄青霉素效果较好,剂量50mg/kg·d,分4次静脉注射。

3、对鼠伤寒感染:旯好根据药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药敏结果未出前,用氨苄青霉素或复方新诺明等。

4、对菌群紊乱之后继之金黄色葡萄糖菌,绿脓杆菌或变形杆菌感染:发现有早期菌群紊乱情况时,应及时停原用抗生素,给口服乳酶生0.3~0.9g每日3次,可扶植肠道常住菌,抑制致病的过路菌,并加服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和叶酸,可在数日内纠正肠道菌群紊乱,症状也随之好转,如好转不明显且大便涂片大肠杆菌明显减少时,可用正常婴儿大便5~10g,以生理盐水混成混悬液,每日1次,直肠保留灌肠,可较快恢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可选用:红霉素,新型青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或先锋霉素Ⅵ治疗;有绿脓杆菌感染时选用多粘菌素B,羧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有变形杆菌感染时选用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或头孢霉素治疗。

5、对轮状病毒感染:用α干扰素10u/次,每日2次肌注注射,连续3~5天治疗秋季腹泻有显著疗效。

6、对空肠弯曲菌感染:以红霉素为首选药物,剂量25~50mg/kg·d,分3~4次口服,对庆大霉素,新霉素,痢特灵亦敏感,但对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7、对肠炎耶氏菌感染:新霉素和磺胺药均有效。

8、对真菌感染:口服制霉菌素,剂量12.5万~50万单位,每日2~4次,同时停用原来应用的抗生素,如肠道吸收功能受损明显,宜选用注射药物,如二性霉素乙。

预后

取决於病因,营养状况及治疗的迟早,耐药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真菌所致腹泻预后较差,病毒性肠炎预后良好,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患儿发生腹泻,由于机体调节功能差,预后较差,病情重,治疗较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或严重继发感染者预后不良。

婴幼儿腹泻中医治疗

1.治疗原则

结合临床根据辨证后的属型拟定以下各种治疗原则,寒湿泻者,治宜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湿热泻者,治宜清热利湿,调中止泻;伤食泻者,治宜消食导滞,和胃止泻;脾虚泻者,治宜健脾益气,温阳止泻;脾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常用穴位

腹、脐、七节骨、龟尾、脾土、大肠、足三里等穴。

3.常用手法

摩法、揉法、推法、按法、擦法、捏脊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治疗法:患儿取仰卧位(可以家长抱在怀里,亦可躺在治疗床上,以下均类同)。医生坐于患儿右侧,用一手在患儿全腹部做掌摩法,手法宜轻,要有定向(即始终是顺时针方向的摩动);上腹、下腹和全腹部三者要有机结合,反复循环进行,约8~10分钟。继以上体位,医生用食、中、环三指分别安置于脐,左右天枢穴作三指揉,约l~2分钟。继而治疗手部穴位,补脾经100次,推大肠100次。最后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1~2分钟。患儿取俯卧位(同样可以家长抱在怀里,亦可躺在治疗床上,以下均类同),医生先揉龟尾300次,再推上七节300次。

(2)随证加减:寒湿泻:加揉外劳宫100次,推上三关300次,再补脾经 100次。湿热泻:加清牌经20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下六腑300次。伤食泻:加补牌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推三关300次;按揉脾胃俞穴各1分钟。脾肾阳虚泻:加补牌经300次,补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按揉肾俞穴1分钟,横擦八髎穴以热为度。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