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脑出血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脑出血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脑出血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外科 神经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81%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20000元)


脑出血西医治疗

急性期以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以及防治并发症为主要目标。

(一)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主张就近治疗、尽量避免搬动;应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如有高热则应积极降温治疗;加强护理,保持肢体的功能位;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宜禁食 24~48h,然后酌情安放胃管鼻饲以保证营养和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2 脱水降颅压、控制脑水肿 出血后脑水肿约在 48h 达到高峰,维持 3~5d 后逐渐消退,期间可使颅内压增高或形成脑疝,故应积极控制治疗。常选用:①甘露醇:20% 甘露醇 125~250ml,静脉滴注,每 6~8 小时一次,疗程 7~10d。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②利尿剂:呋塞米较常用,常与甘露醇合用可增强脱水效果,每次 40mg,每日 2~4 次,静脉注射;③甘油:宜在症状较轻或重症的病情好转期使用,10% 复方甘油溶液 500ml,每日 1 次,静脉滴注,3~6h 滴完。用量过大或输液过快时易发生溶血;④20% 人血清白蛋白 50~100ml,每日 1 次,静脉滴注,对低蛋白血症病人更适用。⑤地塞米松:通常用药后 12~36h 才显示抗脑水肿作用,但易并发感染、诱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影响血压和血糖的控制,故不主张常规使用。

3 控制高血压 脑出血后血压升高是维持有效脑灌注压所必需的,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也会随之下降,因此通常可不使用降压药,特别是注射利血平等强降压药。如收缩压在 23.9~30.6kpa(180~230mmHg) 或舒张压 14.0~18.6kpa (105~140mmHg),宜口服降压药;收缩压小于 23.9kpa 或舒张压在 14.0kpa 以内可观察而不用降压药。急性期过后血压持续升高者,应系统抗血压治疗。急性期血压骤然下降提示病情危笃,应及时给予多巴胺、间羟胺等开压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①感染:如无感染证据,通常可不使用抗生素;并发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者,可先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治疗,随后根据痰培养、尿培养或者血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来进一步调整;同时加强口腔和气道护理;痰多不易咳出者可及时行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术,尿潴留者行留置尿管时应进行膀胱冲洗;②应激性溃疡:预防可用 H2 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呱每日 0.2~0.4g,静脉滴注;雷尼替丁 150mg 每日 1~2 次,口服,;洛赛克每日 20~40mg 口服或静脉注射等;一旦出血应按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规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补液或输血以维持正常血容量;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可加重脑水肿。应限制水的摄入量,每日 800~1000ml,补钠每日 9~12g;低钠血症宜缓慢纠正,否则可导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④痫性发作:以全面性发作为主。频繁发作者可静脉缓慢推注地西泮 10~20mg,或苯妥英钠 15~20mg/kg 控制发作,不需长期治疗;⑤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为主,效果不佳时可用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每日 3.75mg,逐渐加量至每日 7.5~15.0mg,分次服用;也可用硝苯呋海因 0.8~2.5 mg/kg,肌肉或静脉给药,6~12h 每日 1 次,缓解后用 100mg,每日 2 次;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通过被动活动或抬高瘫痪肢体等措施进行预防。一旦发生,可给予普通肝素 100mg 静脉滴注,每日 1 次,或低分子肝素 4 000 单位,每日 2 次,皮下注射。

(二)外科治疗

少量脑出血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如出血量大或 CT 证实血肿继续扩大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有:小脑半球出血>10ml 或血肿直径 >75px、蚓部出血>6ml,或血肿破入第四脑室或脑池受压消失者;脑室出血致梗阻性脑积水者;丘脑出血量 >10ml,壳核出血量>30ml,或颅内压明显升高、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脑桥出血一般不宜手术。禁忌证主要是年龄太大、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有明显功能障碍者。

2、常用的手术方法有:①开颅血肿清除术;②钻孔扩大骨窗血肿清除术;③锥孔穿刺血肿吸除术;④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⑤脑室引流术:用于脑室出血。

(三)康复治疗

ICH 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衡,病情稳定,停止进展,康复治疗宜尽早进行。患者如有抑郁情绪,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如氟西汀 10~20mg,每日一次,口服。

脑出血中医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该病在急性期应避免使用峻猛的活血破瘀药,以免加重脑出血。

1、辨证论治

(1)中经络

①痰热腑实证

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或单肢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或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通腑泄热化痰。

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大黄,芒硝,全瓜蒌, 胆南星,枳实,厚朴,竹茹,甘草。

②风火上扰证

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或单肢麻木,眩晕头痛,骤然发病,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清肝泻火,熄风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物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朱茯神,夏枯草,菊花,白芍,丹皮,甘草。

(2)中脏腑

①痰火内闭证

主证:起病骤急,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背身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肢体抽搐,兼见便干溲闭,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滑数或沉实有力。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加减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

药物组成:羚羊角粉,珍珠母,竹茹,天竺黄,石菖蒲,远志,郁金,夏枯草,丹皮,甘草。

②痰湿蒙神证

主证:素体阳虚,湿痰内蕴。急性发病,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缓。

治法: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

药物组成:半夏,橘红,茯苓,胆南星,竹茹,石菖蒲,远志,炒枳实,天麻,钩藤,甘草。

③元气败脱证

主证:突然神昏或昏愦,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甚则周身湿冷,肢体瘫软,二便失禁,舌萎,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或沉微。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昧。

药物组成:西洋参,制附子,麦冬,五味子,山茱萸。

(二)恢复期治疗

此阶段应加强康复训练,并配合针灸治疗,以提高疗效。

1、辨证论治

(1)气虚血瘀证

主证:半身不遂,肢软无力,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或单肢麻木, 面色白光 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无力。

病机: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桂枝,鸡血藤,木瓜,甘草。

(2)阴虚风动证

主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或单肢麻木,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苔少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半身不遂,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汤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药物组成:白芍,天冬,玄参,龟版,龙骨,牡蛎,代赭石,川牛膝,当归,天麻,钩藤,菊花,甘草。

(3)风痰瘀阻证

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或单肢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汤加减。

处方:半夏,茯苓,白术,胆南星,天竺黄,天麻,丹参,陈皮,枳实,竹茹,远志,菖蒲,水蛭,赤芍,三七粉,桑枝,鸡血藤,甘草。

(三)后遗症期治疗

应加强康复训练,采取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方法,促进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阴虚风动或阴虚血瘀的证候,仍可辨证选用化痰通络汤、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