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病因

感染(30%):

钩端螺旋体属密螺旋体科,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沿中轴旋转运动,在普通显微镜下难以看到,需要暗视野显微镜观察;亦可用银染色法检查,菌体呈深褐或黑色,对热,酸,干燥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传染途径(20%):

病原体通过皮肤,黏膜或伤口进入人体,经小血管和淋巴管至血循环,在血流中繁殖,形成败血症,并释放溶血素及内毒素样物质等致病因子引起临床症状,钩体大量侵入内脏如肺,肝,肾,心及中枢神经系统,即导致脏器损害,并出现相应脏器的并发症。

病理改变25%):

钩体病的病变基础是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轻者除中毒反应外,无明显的内脏损伤,重者可有不同脏器的病理改变。

主要表现为肺毛细血管广泛扩张充血,弥漫性点片状出血,肺泡含有红细胞纤维蛋白及少量白细胞,部分肺泡内含有渗出的浆液,肺间质呈现轻重不等的充血,水肿,较轻的炎性反应,有的细胞质内有变性的钩体。

肝小叶显示轻重不等的充血,水肿及肝细胞退行性变与坏死,在肝细胞和星状细胞内可见变性钩体。

肾组织广泛充血,水肿,肾小管退行性变与坏死,肾间质水肿,单核和淋巴细胞浸润,见小出血灶,间质内亦可见钩体。

心肌呈点状出血,灶性坏死及间质炎,骨骼肌,尤其是腓肠肌肿胀,灶性坏死。

脑膜及脑实质充血,出血,神经细胞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脑血管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的末端,大脑前,中动脉的起始段,动脉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动脉粗细不均,僵直或呈灰白色绳索状,两侧血管均可受侵犯,轻重稍有不同,显微镜检查:受累动脉内膜显著增生,管腔因之狭窄或闭塞,病程较短者,动脉外膜可见多数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尚混有中性多形核细胞,外膜结缔组织增生,病程较长者的动脉外膜及中膜仅见少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内弹力膜显示不同程度的增生,部分呈现分裂,中膜肌层可逐渐破坏,呈全动脉炎改变,基底核区的脑实质内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明显扩张充血,有的聚集成簇,脑实质可因缺血而发生轻重不一和不同部位的水肿,出血和多发性软化灶(刘锡民等,1990)。

发病机制:病原体在血流中繁殖,形成败血症,并释放溶血素,细胞致病作用物质,细胞毒因子及内毒素样物质等致病物质,引起临床症状,病情的轻重与钩体的菌型,菌量及毒力有关,钩体侵入人体后,血液中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增多,呈现对钩体的吞噬作用,发病1周后,血液中出现特异性IgM抗体,继之出现IgG抗体,随着钩体血症逐渐消除,体液免疫在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部分患者对钩体毒素出现超敏反应,致使首次热退后或于恢复期出现后发症状。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