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髓母细胞瘤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髓母细胞瘤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髓母细胞瘤病因

髓母细胞瘤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近来的研究认为髓母细胞瘤由原始神经干细胞演化而成,此类细胞有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的潜能,属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s),是一种神经母细胞瘤,其位于后颅窝者又专称为髓母细胞瘤,后颅窝中线处的髓母细胞瘤来源于后髓帆中向外颗粒层分化的室管膜增殖中心的原始细胞,这些细胞可能在出生后数年仍然存在,而偏于一侧生长的髓母细胞瘤则发生于小脑皮质的胚胎颗粒层,这层细胞位于软膜下小脑分子层表层,此层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于出生后1年内消失,这可能是髓母细胞瘤多见于儿童的原因之一,有人认为在大龄儿童及成人肿瘤主要来源于前者,而小龄儿童髓母细胞瘤则来源于后者。

遗传因素(30%):

在神经外科领域中,某些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一般认为它们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外显率很高,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26%~45%髓母细胞瘤中有17号染色体短臂(17p)的丢失,然而,尽管在17p上有抑癌基因p53,进一步研究表明髓母细胞瘤与p53基因的突变或丢失无明显相关性,与髓母细胞瘤相关的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改变仍不明确。

理化因素(25%):

物理因素中被确认的具有致肿瘤可能的是放射线,已有许多关于头颅放疗后引起颅内肿瘤的报道,在化学因素中,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和硝酸化合物,如甲基胆蒽,苯并比,甲基亚硝脲,亚硝基哌啶,在一些动物实验中都可诱发脑瘤。

病毒(20%):

实验研究表明,一些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若接种于动物脑内可诱发脑瘤。

免疫抑制(10%):

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增加颅内或外周肿瘤发生的风险。

组织分化(5%):

颅咽管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畸胎瘤,脊索瘤明显发生于残留于脑内的胚胎组织,这些残余组织具有增殖分化的潜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发展为肿瘤。

病理

髓母细胞瘤多为实质性,呈灰紫色或粉红色,质地较脆软,呈浸润性生长,多数有假包膜,瘤内有时可有坏死和出血,有钙化或囊变者罕见,大龄组肿瘤发生在小脑半球者明显多于小龄组,髓母细胞瘤可生长于一侧小脑半球内,肿瘤绝大部分发生在小脑蚓部并充满第四脑室,多数对第四脑室底形成压迫,仅少数肿瘤侵入第四脑室底部,肿瘤向上发展可梗阻导水管,极少数病例可突入导水管而达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向下可充满枕大池,少数经枕大孔延伸进入椎管。

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密集排列,常呈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近锥体形,细胞间有神经纤维,肿瘤细胞胞质极少,大多数成裸核细胞,细胞大小一致,少量可呈菊花形结构,但多数细胞无特殊排列,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极为丰富,着色浓染,核分裂象多见,肿瘤内只含有散在于肿瘤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纤维成分极少,可看到单个瘤细胞坏死,而很少见到火片坏死和出血病灶,肿瘤内不同程度地形成假玫瑰花结节,形成假玫瑰花结节的瘤细胞呈长形,结节中无血管或真正的管腔,周围为环行嗜酸性的纤维突触,为神经母细胞分化的标志,肿瘤血管基质由管壁很薄的血管组成,有时可有内皮细胞的增生,髓母细胞瘤发生在小脑半球内者,细胞间含有多量网状纤维,比较硬韧,边界亦较清楚,称之为“促纤维增生型髓母细胞瘤”,也称为“硬纤维型髓母细胞瘤”,此种预后较通常的髓母细胞瘤稍好。

髓母细胞瘤可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枝胶质细胞分化,少数可多向分化,部分成为多纤维型,髓母细胞瘤中约20%为成结缔组织性变异型,常见于大龄儿童或成人,曾有报道髓母细胞瘤治疗后分化为成熟的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由于髓母细胞瘤呈多能分化的特性,文献中甚至有向髓肌母细胞瘤分化的报道。

电镜下肿瘤细胞之间有交错的细胞突起镶嵌排列,称为“神经毡样绿洲排列”,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相邻细胞相互紧密压挤,扭曲,呈特征性压铸模式,突起小而少,成疏电子性,细胞小气缺乏,但纵向的20mm微管常见,有时可见胞体排列成外环状,中心为实性,被交错的突起充填,微绒毛和纤毛缺乏,细胞罕见有连接结构,部分胞质的局限性致密增厚,胞核大,可出现深陷沟裂,使核呈特殊的多叶状,染色质为细颗粒,偶有外周位的核仁,髓母细胞瘤可表现神经节细胞性分化和神经胶质分化倾向,前者电镜下有轴突雏形形成,微管结构显著,偶见空心或实心小泡,个别可见突触样小泡形成;后者在核周围和突起内有成束的短股胶质丝组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被看成是肿瘤细胞保持正常髓母细胞双向分化潜能的表现。

 肿瘤细胞可随脑脊液播散至蛛网膜下腔或转移至颅外,可达11%~43%,瘤组织呈灰红或紫红色,质软,易碎,边界不清,镜下肿瘤细胞密集,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深染,多有核分裂,胞质及间质较少,有的呈假菊形团排列。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