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白细胞增加也不明显,CT检查可证明为脑局部肿块,有部分病例误诊为脑瘤。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诊断主要根据①有血吸虫感染的证据;②上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血吸虫感染后出现,但经抗血吸虫化疗后消失。脑脊液浓缩后作环卵沉淀试验或ELISA检测抗体,如阳性反应者,有助于确诊。
鉴别诊断
肉芽肿型脑血吸虫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常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相似,因此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1胶质瘤
增强扫描可见结节状,环状及花边状强化,延迟重复扫描90 s后病灶强化度逐渐降低并消退,为丰富的肿瘤血管供血所致,病灶多位于脑白质深部,占位效应明显,血清免疫学检查为阴性,有助于鉴别。
2转移瘤
病变多位于皮质下区,可为单个或多个结节,环状或不规则强化灶,中心可有坏死囊变,无融合倾向,占位效应明显,临床上有原发瘤病史,而脑血吸虫肉芽肿为多个强化小结节聚集,部分融合成团块状,周围伴有不均匀小斑片状强化,较易鉴别。
3结核瘤
可发生在脑实质任何部位,为结核杆菌沉积在脑内所致,易发生钙化,常为多发厚壁环形或结节状强化灶,多个聚集,有融合倾向的结核性肉芽肿呈串珠状或梅花样强化,可见“微环征”和“靶征”, 灶周水肿较轻,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有基底池强化及程度不同脑积水[27],临床上有脑外结核史与结核中毒症状,且血清免疫学检查阴性与之鉴别。
4脑囊虫病
同为脑内寄生虫病,常为多发散在的小囊泡及小结节强化,可伴有头节,水肿及占位效应轻,主要位于脑白质区,也可发生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脑血吸虫肉芽肿为多发聚集的大小不等结节,灶周水肿明显,血清囊虫或血吸虫免疫学试验阳性,有利于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