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做血,尿,便,常规,生化及电解质检查。
1.X线检查
包括腹部透视,腹部平片和消化道钡剂造影。
(1)腹部透视和腹部平片:有时可见胆囊内积气,是诊断十二指肠内瘘的间接依据,但要与产气杆菌引起的气性胆囊炎相鉴别,十二指肠肾盂(输尿管)瘘时,腹部平片可见肾区有空气阴影和不透X线的结石(占25%~50%)。
(2)消化道钡剂造影:消化道钡剂造影能提供内瘘存在的直接依据,可显示十二指肠内瘘瘘管的大小,走行方向,有无岔道及多发瘘。
①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可见影像有:
A.胃十二指肠瘘,胃幽门管畸形及与其平行的幽门管瘘管。
B.十二指肠胆囊瘘,胆囊或胆道有钡剂和(或)气体,瘘管口有黏膜征象,以前者更具诊断意义,此外,胆囊造瘘时不显影也为间接证据之一。
C.十二指肠结肠瘘,结肠有钡剂充盈。
D.十二指肠胰腺瘘,钡剂进入胰腺区域。
②下消化道钡剂灌肠:可发现钡剂自结肠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或胆道系统,对十二指肠结肠瘘的正确诊断率可达90%以上,做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地显示瘘管的位置,结合观察显示的黏膜纹,有助于鉴别十二指肠结肠瘘,空肠结肠瘘,结肠胰腺瘘和结肠肾盂瘘。
(3)静脉肾盂造影:十二指肠肾盂(输尿管)瘘病人行此检查时,因病肾的功能遭到破坏,常不能显示瘘的位置,但从病肾的病变可提供瘘的诊断线索;并且治疗也需要通过造影来了解健肾的功能,所以仍有造影的意义。
2.超声,CT,MRI检查
可从不同角度,不同部位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及消化道病变的部位,范围及胆管的形态学变化,而对十二指肠内瘘的诊断只能提供间接的诊断依据,如胆道积气,结肠瘘浸润十二指肠等。
3.ERCP检查
内镜可直接观察到十二指肠内瘘的瘘口,同时注入造影剂,可显示瘘管的走行,大小等全貌,确诊率可达100%,是十二指肠内瘘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4.内镜检查
(1)肠镜检查:可发现胃肠道异常通道的开口,并作鉴别诊断,十二指肠镜进入十二指肠后见黏膜呈环形皱襞,柔软光滑,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内侧纵行隆起的皱襞上,一般瘘口位于乳头开口的上方,形态多呈不规则的星状形,无正常乳头形态及开口特征,当瘘口被黏膜覆盖时不易发现,但从乳头开口插管,导管可从瘘口折回至肠腔,改从乳头上方瘘口插管,异常通道显影而被确诊,此时将镜面靠近瘘口观察,可见胆汁或其他液体溢出,内镜下十二指肠内瘘应注意与十二指肠憩室相鉴别,憩室也可在十二指肠乳头附近有洞口,但边缘较整齐,开口多呈圆形,洞内常有食物残渣,拨开残渣后能见到憩室底部,导管向洞内插入即折回肠腔,注入造影剂可全部溢出,同时肠道内可见到造影剂,而无异常通道显影,一组资料报道47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同时合并十二指肠憩室5例,有1例乳头及瘘口均位于大憩室的腔内,内镜检查后立即服钡剂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大憩室,纤维结肠镜检查对十二指肠结肠瘘可明确定位,并可观察瘘口大小,活组织检查以确定原发病灶的性质,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2)腹腔镜检查:亦可作为十二指肠内瘘诊断及治疗的手段,且有广泛应用前景。
(3)膀胱镜检查:疑有十二指肠肾盂(输尿管)瘘时,此检查除可发现膀胱炎征象外,尚可在病侧输尿管开口处看到有气泡或脓性碎屑排出;或者经病侧输尿管的插管推注造影剂后摄片,可发现十二指肠内有造影剂,目前诊断主要依靠逆行肾盂造影,将近2/3的病人是阳性。
5.骨炭粉试验
口服骨炭粉,15~40min后有黑色炭末自尿中排出,此项检查仅能肯定消化道与泌尿道之间的内瘘存在,但不能确定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