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酸测定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酸,新生儿胃内容是酸性的,刚出生的婴儿在清除咽下的碱性羊水之后,测得的pH值小于4,出生后7~10天盐酸浓度达最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出生后2~3个月达成人水平,本院对64名11~14岁儿童进行了空腹胃酸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发现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的胃酸结果与正常儿相近,与文献报道一致,仅少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酸降低,原因不明,从理论上讲浅表性胃炎病变不侵犯腺体,不应出现胃酸过低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可能有部分患儿在组织结构改变之前,已经出现了功能的改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2.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是由主细胞分泌的,在酸性环境中被激活成具有消化功能的胃蛋白酶,其分泌量与胃酸一致,惟主细胞数量多于壁细胞,故在病态时受影响程度不如胃酸明显。
3.内因子
1周的胎儿胃内已存在内因子,生后3个月胃内因子达到成人水平,正常成人内因子分泌量为77.00U/h,检查内因子含量有利于萎缩性胃炎和恶性贫血的诊断,有人发现有的小儿先天性内因子分泌缺陷,胃液内有400~600U内因子就能维持维生素B12的正常吸收,故即使萎缩性胃炎患者也不易发生恶性贫血。
4.胃泌素
胃泌素由胃窦G细胞分泌,文献报道出生后血清胃泌素为88pg/ml,生后第2周增至119pg/ml,另作者报告用放射免疫法对148例小儿的血清胃泌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出生后第1周为264.92pg/ml,第2~4周为250.07pg/ml,至3岁时达高峰,为300.7pg/ml,3岁以后随年龄逐渐降至成人水平即(130.84±8.34)pg/ml,各家测得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并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5.幽门螺杆菌检测
包括胃镜下取胃黏液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找Hp,Hp培养,尿素酶检测,其次是非侵袭法利用细菌的生物特性,特别是Hp的尿素酶水解尿素的能力而形成的呼气试验(13C-尿素呼气)检测Hp,血清学HpIgG抗体的测定,因不能提供细菌当前是否存在的依据,故不能用于目前感染的诊断,主要用于筛选或流行病学调查,以上方法中,以尿素酶法最为简便,快速,常一步完成,13C-尿素呼气试验,因此法价格昂贵,临床普及受到限制。
6.其他检查
在A型萎缩性胃炎(胃体胃炎)血清中可出现壁细胞抗体,胃泌素抗体和内因子抗体等,多数萎缩性胃炎的血,尿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而浅表性胃炎多属正常,恶性贫血时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明显减少。
7.X线钡餐检查
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无多大帮助,依据国外资料,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者X线检查显示有胃黏膜炎症者仅20%~25%,虽然过去多数放射学者认为,胃紧张度的障碍,蠕动的改变及空腹胃内的胃液,可作为诊断胃炎的依据,但近年胃镜检查发现,这种现象系胃动力异常而并非胃炎所致。
8.胃镜检查
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诊断方法,并可取黏膜活体组织做病理学检查,慢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反光增强,胃小凹明显,黏膜质脆易出血;黏液增多,微小结节形成,局限或大片状伴有新鲜或陈旧性出血点及糜烂,当胃黏膜有萎缩改变时,黏膜失去正常的橘红色,色泽呈灰色,皱襞变细,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显露,病理组织学改变,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细胞增生,固有膜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