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并发症 并发症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内膜炎猝死

本病可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且易并发心内膜炎。

1、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的左室舒张期在接受左心房血液同时又额外地接受从主动脉反流的血液,导致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逐渐增大,左心室随着肌原纤维节代偿机制,产生离心性左心室肥厚,左心室顺应性增加,以逐步适应左心室慢性容量负荷过重,保证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在正常范围,这种心肌代偿机制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致使病人无症状,但随着病程进展,引起心室壁肥厚的加重,左心主要在心内膜下区域,随着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退,症状出现,并很快左室功能减退为不可逆性;因此,这类病人往往因心肌代偿机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因无任何症状而未能及时就诊,一旦症状出现,很快引起不可逆性左室功能改变,即便手术,预后也相对较差,相当一部分患者并无明确的风湿活动病史,一般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10年间反流逐渐增加,最初左心房和左心室的舒张压并不增高,临床偶有活动后心悸或呼吸困难,心尖搏动强烈和颈动脉搏动增强的体征,多数患者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而无症状,如果一般活动后有显著的症状,提示病情进一步恶化,病程后期常因肥厚的心肌相对缺血而出现心绞痛与左心衰竭,晚期患者常有睡眠不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多恶梦,心率增快,面潮红,胸痛或伴有阵发性高血压头痛,严重心力衰竭和心绞痛者常于夜间猝死,此外,患者多汗,不能耐热。

2、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在心瓣膜表面形成的血栓(赘物)中含有病原微生物。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通常以突然高热(39~40℃),心率加快,乏力,迅速严重的瓣膜损害等为首发症状,脱落下的心内膜赘生物(栓子)随血液流向体内其他部位,导致这些部位的感染,感染瓣膜的基底部和感染性栓子栓塞处有脓液积聚,短时间内(数天)出现心脏瓣膜穿孔并发生严重的血液回流,部分人出现休克,肾脏和其他重要脏器出现严重功能障碍(这种状态称为脓毒综合征),动脉内感染导致动脉壁变弱,可引起动脉破裂,危及生命(尤其是发生在颅内或近心大动脉时)。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在出现心瓣膜损害或栓塞使医生明确诊断之前,症状可以存在数月之久,症状包括疲乏,轻度发热(37.5~38.5℃),体重下降,出汗和红细胞计数降低(贫血),对不明原因发热者,如果心脏出现新的杂音,或以往杂音的性质发生变化,常常会怀疑是否存在心内膜炎,发现脾脏长大,皮肤上可能出现类似微小雀斑一样的小斑点;同样的斑点也可能出现在眼巩膜(白眼仁)上或手指甲床下,实际上,这些斑点是很小的出血区域,由从心瓣膜上脱落的极小的栓子所致,较大的栓子可以引起腹痛,上肢或下肢动脉的突然阻塞,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

急性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其他一些症状包括:畏寒,关节痛,皮肤苍白,心跳加快,皮下痛性结节,意识模糊和血尿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