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基本症状:
简单运动抽动指眨眼,纵鼻,咧嘴,摇头,耸肩等,复杂运动抽动是指多组肌群,几个部位同时出现运动抽动,如患儿突然下蹲或跳起,四肢抖动,触摸自己或他人,拍打自己等,发声抽动分为简单发声和复杂发声:简单发声为清嗓,清鼻腔声,发出“啊,啊”叫声;复杂发声则出现秽语,重复语言,模仿语言,唠叨等,运动抽动是一种有节律,不自主,迅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可以受意志控制在短时间内不发作,抽动之前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称为感觉性抽动。
第二、临床类型:
(1)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抽动症(tics)或一过性抽动障碍,常3岁后起病,4~7岁最为常见,是最为常见且较轻的一型,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运动抽动首发部位常为面部某肌群,首发于面部五官的交替抽动,如挤眼,皱眉,撅嘴,龇牙,咬唇,摆头,引颈,耸肩等,如以上症状此消彼现,并渐向上肢或下肢发展,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如清嗓,咳嗽,吼叫,嗤鼻,发出“啊”“呀”的哼哼声,开始时声小而不被注意,抽动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紧张不安,情绪烦躁或不佳,或患躯体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部分患儿症状固定于某一部位,持续1~2个月,有些患儿抽动部位变化不定,交替出现,一天发作多次,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1年,本型症状较轻,治疗效果较好,有部分病例症状自行缓解,患儿有敏感,羞怯,不合群,易兴奋和激动等特点,可伴有遗尿,夜惊或口吃。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是指临床表现符合抽动障碍的一般特征,可以有简单运动性抽动和复杂的运动抽动,或仅仅出现发声抽动,而且症状累及广泛,除面部,颈项,肩部肌群外,常累及上下肢,躯干,症状发生频繁,并且持久,往往超过1年,有少数仅表现为单纯慢性发声抽动,任何一次抽动不超过3组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在病程中交替出现,抽动的频度可能每天发生,也可以断续出现,但发作的间歇期不会超过2个月,本类型症状重,对患儿学习,生活影响较大,大多在此阶段要求诊治,但治疗反应较前类型差,且不易完全控制。
(3)Tourette综合征:又称发生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抽动-秽语综合征(de la Tourette’s综合征,简称TS),症状表现常面部肌肉轻微抽动开始,渐渐波及颈,肩,上下肢,躯干,可形成多部位复杂抽动,有的病例抽动及突然冲动性动作同时存在而表现为奇特的姿势,动作,如踢腿,下蹲,弯腰,走路旋转,不可克制地冲动性触摸物体及他人,或拍打,刺戳动作;严重者有自伤行为,如咬破唇,拔牙,戳眼,戳鼻等动作,又是类似强迫冲动障碍的症状,发声抽动与运动抽动同时存在,可为简单性或复杂性发声,表现为单音喊叫,如动物一样的叫声,无意义字句或为重复刻板的秽语和模仿语言出现秽语者已占患儿的10%,症状大多表现频繁,强度大,对患儿身心健康影响较大,约有半数患儿伴有活动过度,注意短暂,任性冲动,学习困难和其他形式的情绪紊乱。
本症为缓慢病程,症状时好时坏,并且时常交替出现,经治疗多数病例症状可改善,但治愈较困难,一般患儿智力正常,青年期后症状明显减轻。
有人采用Bender-Gestalt测验对患者进行测试,结果提示本症患者以右侧大脑半球损害显著,约50%~60%有脑电图异常,主要为慢波或棘波增加,大约25%有头颅CT异常,但临床发现似乎较此报道为低。
3.其他症状:约有50%~60%的患者伴有强迫症状,50%~60%合并多动症,并可合并情绪不稳定,易激怒,破坏行为和攻击行为以及学习困难等,30%~44%的患儿合并自伤行为,猥亵行为,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可诱发抽动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