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起病年龄可以区分为晚期婴儿型(1~2岁起病),少年型(4~15岁起病)和成年型(16岁以后起病),以晚期婴儿型最为常见。
典型者其病程可分为以下3期:
第1期:1~2岁之间发病,病前婴儿发育正常;起病后病儿逐步出现运动减少,肌张力降低,步态蹒跚,维持姿势困难,不能独立站,坐,甚至抬头困难,体格检查可见肌张力降低,腱反射降低或消失,视盘苍白,锥体束征阴性,脑电图正常或有慢波增多,脑脊液压力正常,可有轻度蛋白质增高,此期持续数周至数个月。
第2期:病儿进行性智能减退,语言减少到消失,对周围环境逐步反应减少,尖叫而卧床不起,体格检查可见瞳孔光反应迟钝,视盘苍白萎缩,面无表情,吞咽动作缓慢,四肢肌张力增高,肢体伸直,腱反射亢进,病理锥体束征阳性,但躯干和颈肌肌张力正常或偏低,脑脊液压力,细胞正常,蛋白质明显升高,脑电图出现弥漫性慢波灶,此期病程可持续一至数年。
第3期:为晚期病症,病儿对外界极少反应,常有抽搐和肌阵挛发作,呈现特殊的去皮质强直体位,头后仰,项强直,肌强直,四肢腱反射极难引出,两侧锥体束征阳性,瞳孔散大而对光反应极差,眼球游动或是有“玩偶”眼征,吸吮和吞咽严重障碍,脑电图出现弥漫性慢波和散在的棘波,脑脊液蛋白质进一步增高,达1g/L以上,多数病儿多次继发感染,常于5~6岁左右病故。
少年型和成年型病者起病晚,进展缓慢,常有周围神经感觉缺失,晚期可有精神和行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