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前常有感冒或发热史,伴畏光、流泪、异物感或眼痛,视力下降。临床上常分3型:
1.上皮型:起病时常表现为点状角膜炎,随后上皮细胞溶解脱落,形成典型的树枝状上皮缺损(HSV-1为嗜神经性病毒,故角膜上皮损害形态与神经末梢分布相关)。病变继续发展,树枝状上皮缺损发生融合,浸润深度加深,呈地图状或不规则状角膜炎。患者可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此型常在3周左右自行消退,多不影响视力,但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或不恰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可向基质层发展。
2.基质型:分为浅中基质型和深基质型。其中深基质型可表现为两种亚型。
(1)基质坏死型:病灶呈黄白色浸润达角膜深基质层,坏死灶周围大量新生血管长入,可致角膜瘢痕、角膜变薄甚至穿孔。除因病毒直接损害外,还与病毒抗原所致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2)盘状角膜炎:角膜基质盘状渗出、混浊和水肿,角膜基质可有大量新生血管深入,反复发作可致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此型与病毒抗原所致免疫反应有关。
3.内皮型:多数并非由上皮型或基质型进展所致,大多一开始即表现为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房水中炎症细胞聚集在角膜内皮面形成KP,通常有明显的睫状充血、角膜水肿、增厚,后弹力层皱褶。房水中可培养出HSV,损害小梁网时也可致眼压升高,须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青睫综合征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