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新生儿溶血病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儿科 儿科综合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天

治愈率:5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8000元)


新生儿溶血病西医治疗

一、胎儿治疗

1、西药综合治疗:

在妊娠早、中、末期各进行10天。

维生素K 2mg,每天1次。

维生素C500mg加25%葡萄糖40ml每天静脉注射1次。

氧气吸入每天2次,每次每次20分钟。

维生素E 30mg每天3次。

2、药物治疗:

方法:预产期前1~2周,口服苯巴比妥(10~30mg每日3次) 。

作用:减少RDS和增加胎儿肝细胞酶的活力,减轻生后黄疸。

3、孕期转换血浆治疗:

目的:换出抗体、降低效价、减少溶血、提高胎儿存活率。

方法:胎龄20周后每周换一次或视病情而定,每次换100ml左右。

副作用:可能出现皮肤搔痒蛋白过敏,经对症处理后即可恢复正常。

4、宫内输血:

适应症:羊水光密度检查提示有胎儿死亡可能的重症病例。

方法:

怀孕1周起将血注入胎儿腹腔,隔周再输,以后每3~4周一次。

输血量按胎龄减20乘10计算。

副作用:

进血量过多、腹压超过脐静脉压力可致循环停止,胎儿死亡。

有引起感染、出血、早产可能。

刺激胎盘可导致更多胎儿血液流入母体,加重病情。

因此,一般不用。

二、临产时的处理

尽可能准备好献血员、器械和换知人员。

需防范出生时出现窒息。

胎儿娩出应即钳住脐带,以免脐血流入儿体过多,加重病情。

断脐时残端留5~6cm,远端结扎,裹以无菌纱布,?上1:5000呋喃西林液,保持湿润,以备换血。

胎盘端的脐带揩清表面母血后,任脐带血自动流入消毒试管3~5ml送特异性抗体及血清胆红素测定,同时作血常规、血型、有核红细胞计数。胎盘需测理后送病理检验。

三、新生儿治疗

防治贫血和心衰。

1、贫血、全身水肿、腹水、心衰:

在抽腹水、脐静脉放血30~50ml后、立即换浓缩血。

2、黄疸和高胆红素血症:

(1)光疗法:通过光照使皮肤2毫米深度的胆红素氧化为无毒水溶性产物从胆汁及尿中排出。

(2)药物疗法:

①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

用法:出生后24小时后口服,每日5mg/kg,分2~3次,共4~5日。

特点:作用慢,黄疸发生后应用,效果较差。

②输注白蛋白或血浆:

作用:提高血中白蛋白浓度,增加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降低血清中游离胆红素的含量,减少核黄疸的发生。

用法:静滴白蛋白1g/(kg.次)或静滴血浆20~30ml/次。

③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特点:早期使用效果较好。

用法:按1g/kg给予,于6~8小时内静脉滴注。

④纠正缺氧和酸中毒:

用法:5%碳酸氢钠3~5ml/(kg.次)稀释后静滴。

(3)换血

优点:效果比光疗、药物好

缺点:人力、物力花费较大,并有血栓和空气栓塞、心脏停搏等危险和感染的可能 。

A.换血指征:

①有胆红素脑病症状者。

②早产及前一胎病情严重者适当放宽指征。

③新生儿出生时脐血血红蛋白低于120g/L(12g%),伴水肿、肝脾肿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④血清胆红素达342μmol/L(20mg/dl)或情况良好无嗜睡拒食症状的较大体重儿可达427.5μmol/L(25mg/dl)或以上换血。

B.血型选择:

Rh溶血病:用ABO同型(或O型)Rh阴性的肝素化血。

ABO溶血病:用AB型血浆加O型红细胞混合后的血。

C.抗凝剂:

换血时:每100ml血加肝素3~4mg。并应缓注105葡萄糖酸钙1ml,换血结束时再缓注2~3ml。

换血后:用肝素半量的鱼精蛋白中和。

D.换血准备:

换血前可静注白蛋白或血浆,停喂一次或抽出胃内容物。必要时可肌注苯巴比妥钠、口服水合氯醛使镇静。

手术室室温维持25℃左右,换入的血液先置室内预温,有螺旋加温管使血液达37℃再进入体内更佳。

新生儿仰卧、暴露腹部、手脚分别用夹板棉垫绷带固定于手术台上,皮肤消毒后覆以无菌巾,静脉切开者要局麻。

术前须将换血涂过硅油的注射器、大字形五能或叁能活塞、塑料管装配就绪后,先在肝素等渗盐水内(200ml等渗盐水+0.1ml肝素)抽注润滑检查,接好出入血皮管,放好废血盆。

E.换血方法:

a.脐静脉换血:

保留脐带者:剩5cm左右后,断面可见壁薄、腔大的脐静脉,导管插入时稍偏向右上方约30度角,插时有困难者,可选用探针试插通顺后更换导管。

脐带脱落者:去除痂盖后试插,或在脐轮上1cm处局麻后切1.5cm长的半圆形口,分离软组织,剪开筋膜,在正中线稍偏右处找到宽约0.5cm的灰 白色脐静脉,切开外面包被的胶质膜,在腹膜外游离脐静脉、挑出切开、插入导管4~6cm、边插边抽,抽血通畅后结扎固定导管。

换血开始及终末一次抽出的血,分别留送胆红素等化验。

当换人等量有抗凝剂的血后,即把导管提起垂直于腹部测静脉压,之后每换100ml测一次,静脉压超过8cmH2O者,宜多抽少注,一般出入差不超过30~50ml。

换血量:以150~180ml/kg计算,总量约400~600ml。每次抽、注血量20ml,速度要均匀,每分钟约10ml。

体重小、病情重有明显贫血和心衰者:每次抽注量减半,以减少静脉压波动,换血总量亦可酌减,并用血浆减半的浓缩血。

换血过程中切忌随时更换,在肝素生理盐水中冲洗。若系导管因素则稍变更其插入深度,有阻塞可能时应换管垂插。

换血结束,拔出导管检查各通道有无凝血现象,脐带远端两道结扎,继续包以无菌纱布,浇上1:5000呋喃西林保持湿润。如作脐上切口者,则结扎脐静脉,缝合筋膜及皮肤,作无菌包扎。

b.同步换血:

须先插脐动脉,方向向下,与腹壁呈45°角,并处理好导管经脐环(约2cm)、膀胱壁附着处(约4cm)和髂内动脉入口处(约7cm)叁个生理性转 折。遇到阻力可轻旋推进或消煺再进,失败时可改插另一根脐动脉。要求管端进入约14cm达第4腰椎水平(可由X线证实)。脐静脉管插入方法与脐静脉换血相 同,约插入6cm,回血通畅即可。

结束时若防再次换血,可用肝素液维持通畅保留导管,但需严防感染。

脐动脉拔管时拔至距管口2cm处稍停片刻,以刺激前段收缩,而后拔出,以减轻出血。

优点:静脉压波动减少,避免每次注抽时浪费管的新鲜血,缩短了换血时间。

缺点:增加穿破出血和感染机会。

F.换血后处理:

继续光疗,重点护理。

每4小时测心跳唿吸,注意黄疸程度及嗜睡、拒食、烦躁、抽搐、拥抱反射等情况,黄疸减轻即可解除。

使用维生素3天预防感染,拆线后改一般护理,继续母乳喂养。

血常规、有核红细胞计数等每1~3天化验一次,胆红素每天一次,至黄疸煺后停止。

出生二个月内出院后每2周复查一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低于70g/L(7g/dl)时小量输血纠正贫血,康复期中给足量铁剂口服一次换血后血清胆红素再次上升,按指征考虑再次换血。

新生儿溶血病中医治疗

一、中药预防

对已致敏的孕妇:用益母草、当归、川芎、白芍、广木香共研成细末、炼密成丸,每丸重9g,孕期中每日服1~3次,每次一丸,直到分娩。

Rh或ABO不合的孕妇:口服黄疸茵陈冲剂,包括茵陈、制大黄、黄芩、甘草等。

二、中医治疗

1、湿热胎黄:

症状:目皮肤颜色黄而色泽鲜明或因湿重于热而见黄色略显晦暗、色泽不鲜,可有烦躁、哭闹不安、口渴、纳乳少、尿少色黄如桔色、大便秘结、唇红、苔黄腻,指纹滞。

治则:清热利湿退黄。

常用药方:茵陈蒿汤加味。茵陈、大黄、栀子、茯苓、大腹皮、泽泻、连翘。

2、湿热内蕴、气血虚损:

症状:精神萎弱,嗜睡,呼吸困难,不能进乳,皮肤欠温,肤色黄,腹部膨隆,内有腹水,大便溏,舌淡,脉细弱。

治则:清热利胆, 益气生血。

常用药方:茵陈蒿汤合当归黄芪补血汤加减。方用茵陈、黄芪、生栀子、当归、茯苓、白术、丹参、党参、甘草、黄芩、大黄。

3、瘀积胎黄:

症状:神倦肢厥,身目色黄而晦暗,肌肤可见瘀点、瘀斑、拒乳或呕逆。可见吐、衄、便血,腹部膨隆,可触及微结,舌暗紫,指纹紫滞。

治则:活血散瘀, 疏肝利胆。

常用药方:血府逐瘀汤如减。桃仁、红花、赤芍、当归、柴胡、鳖甲、枳壳、莪术、茵陈、茯苓。

4、胎黄动风:

症状:身目黄色日渐加重,神萎,嗜睡,尖叫,双目凝视,口角抽动或角弓反张,唇舌紫红,苔黄,指纹青滞。

治则:清热退黄、平肝熄风。

常用药方:茵陈蒿汤合羚羊钩藤汤加减。茵陈、栀子、大黄、钩藤、羚羊角、茯神、竹茹、菊花、生地。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