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内科 心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14天

治愈率:3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元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西医治疗

室性期前收缩治疗目的主要在于预防室速、室颤和心源性猝死。治疗原则:

1.良性室性期前收缩

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不会增加此类病人发生心脏死亡的危险性,如无症状,可不必用药,或短时间内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减轻病人顾虑与不安,避免诱发因素,一般可选用镇静药、β-受体阻滞药等。

2.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

此类期前收缩应考虑抗心律失常治疗。

(1)急性病变导致的恶性、室性期前收缩需紧急处理。一般认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72h内发生的期前收缩,心脏骤停复苏后或体外循环术后24h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严重低血钾等所致的频发多源成对室早,均应紧急处理。常规治疗首选利多卡因,静脉应用,50~100mg,可重复使用。无效可选用胺碘酮、普卡胺等。同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慢性心脏病变中的室性期前收缩。心肌梗死后或心肌病人并发室早,有较高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特别是当同时存在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常规治疗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口服,如普罗帕酮(心律平)及胺碘酮等,美西律(慢心律)长期服用时可增加死亡的危险,目前多不采用。

3.CAST试验提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可以减少室性期前收缩,但可增加病人的猝死率和总病死率,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药,虽然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不显著,但目前已证实β-受体阻滞药,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发生率。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控制室性期前收缩疗效好。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β-受体阻滞药和胺碘酮联合应用,使用后总病死率、心律失常死亡率和心脏复苏成功后心脏骤停均比单用β-受体阻滞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同时,要积极进行病因治疗,如溶栓、急症PTCA等,以改善心肌缺血。急性心肌炎或低钾血症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除非紧急情况。一般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而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具体方案:静滴硝酸异山梨酯(异舒吉)(10~30mg)+强极化液(配伍见前)+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5.0~10.0g);口服胺碘酮+(或)美托洛尔(倍他乐克),二者合用时应减量。

预后

室早随年龄增加。室早发生在正常心脏,无预后意义。在器质性心脏病伴左室功能不全,频发室早是一高危现象,往往有较多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猝死。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中医治疗

(1)气血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为益气养血,定悸安神,常用方:归脾汤加减,常用药物如下:白参、白术、黄芪、当归、茯神、炙远志、酸枣仁、夜交藤、丹参、甘松、柏子仁、炙甘草。

(2)痰热瘀阻型,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口苦,便秘,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治法:清热化痰,活血定悸,常用方:柴胡陷胸汤加减,常用药物如下:柴胡、黄芩、黄连、瓜蒌皮、法夏、丹参、甘松、酸枣仁、柏子仁、炙甘草。

(3)阴阳两虚证,主要表现为心悸,动则尤甚,气短,乏力,舌光少苔,脉细数。治法: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常用方:炙甘草汤加减,常用药物如下:炙甘草、白参、桂枝、麦冬、生地黄、阿胶(烊化),酸枣仁、丹参、柏子仁、甘松。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