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科室:五官科 眼科
治疗方式: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7--30天
治愈率:80--9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治疗】
非手术治疗
1、正位视训练。生理复视法、障碍阅读法、手指-指鼻法、斜视遮盖法同视机的训练等。
2、配镜治疗。
3、药物治疗。共同性内斜视使用阿托品、肉毒杆菌毒素等。麻痹性斜视使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神经营养药物等。中医中药疗法
4、弱视治疗。配戴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遮盖疗法、后像疗法、红色滤光片法、视觉生理刺激疗法、压抑疗法,同视机治疗、药物治疗等。)
治疗斜视,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
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眼视轴矫正训练、眼肌手术或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
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视轴矫正乃利用仪器加强眼球运动。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或缩短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眼肌。轻度斜视可以戴“棱镜眼镜”来矫治。
斜视的中医治疗:针灸治疗斜视(目偏视)。近年用梅花针按辨证分型叩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经验。此外,用电针、头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磁电疗法以及传统的隔核桃壳灸等,都有一定疗效。
针灸对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都有效果,其有效率均在80~90%左右。
1.皮肤针
(1)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眼斜,视物不清,面色晄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2)治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
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V,电流以强度小于5mA,以患者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cm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cm,第2行距脊椎2cm,第3行距脊椎3~4cm。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个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共同性斜视,对象以20岁下的青少年为宜。
2.体针加穴位贴敷
(1)取穴
主穴:四白、合谷、球后。
配穴:内斜肌麻痹:阳白透鱼腰、瞳子透丝竹空;外斜肌麻痹:攒竹透睛明、四白透承泣。
(2)治法:主穴每次均取,四白、球后针患侧,合谷选任1侧,左右交替。配穴据症而取。令患者取卧位(如患儿不合作,可由家属抱坐)。四白穴应摸准穴位进针,以引出触电感为佳,球后针深1.5寸,使眼眶酸胀感明显,合谷局部得气。透穴要求进针快,沿皮下送针须慢。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刮针柄半分钟。如为不合作小儿,可采取快速进针,轻度捻转不留针法,不予透刺。针后,可在配穴取1~2穴贴敷马钱子片,用胶布固定,酌情保留12~24小时。每日或隔日针刺贴敷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马钱子片炮制:先将马钱子加适量水浸泡1个半小时,再加入适量绿豆加热,直煮至绿豆开花,取出马钱子,趁热去皮,并切成片,晒干贮存于干燥容器配。
本法主要用于麻痹性斜视。
3.体针
(1)取穴
主穴:分2组。内斜视:①瞳子髎、风池、四白、太冲;②球后、太阳、目窗、外关;③丝竹空、鱼腰、头维、光明。外斜视:①睛明、眉冲、鱼腰、合谷;②攒竹、风池、四白、太冲;③下睛明、光明(头)、曲差、京骨。
下睛明穴位置:睛明穴下0.2寸许。
(2)治法:据症而取,每次取1组穴,3组穴轮用。双眼斜视取双侧,单眼斜视取单侧。眶内穴位宜慢慢刺入,不做大幅度捻转。风池穴进针时,针尖对准对侧眼球,强刺激促使针感达到眼部。小儿速刺入,捻转半分钟左右即出针。其余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15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本法适宜于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患者。
4.按摩矫正斜视
(1)患儿坐或仰卧,家长以拇指搭腹从印堂穴开始,先沿一侧眼周轻轻揉动1~3分钟。然后如法操作另一侧。
(2)以食指和中指指端,同时置于双侧睛明穴上,非顺时针旋转,反复操作1分钟。
(3)以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鱼腰穴1分钟。
(4)以两手中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太阳穴1分钟。
(5)以两手食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四白穴1分钟。
(6)拿捏合谷穴15~30次。
(7)患儿仰卧双眼闭合,家长以两手拇指桡侧面从睛明穴开始,向太阳穴轻抹50次。操作时不要触及眼。
(8)患儿俯卧,家长以指按揉肝俞、肾俞穴各1分钟。
5.斜视的手术治疗:分为保守方法和手术,要根据具体情况经正规医院专科医生检查确定。斜视治疗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斜视手术不仅为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手术时机以7岁前为最佳。当儿童视觉发育终止(7~10岁)后,手术仅能改善患儿外观,双眼视功能将很难提高。目前斜视手术作为一项眼科常规手术,方法成熟,成功率达90%以上,主要是对附着在眼球表面的眼外肌施行手术,不进入眼球内部,一般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年幼患儿接受手术时需全身麻醉,但不会影响其智力和发育。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后眼位的矫正,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手术后立体视和弱视的训练是不可缺的治疗。
6.斜视显微微创手术:在过去几十年,斜视手术一直采用肉眼直视手术,手术切口大、出血多、术后反应大,常引起结膜中重度水肿、结膜脱垂、切口愈合时间延长等问题,针对肉眼手术的不足,该技术的优点很多。
(1)手术切口小、对眼组织的创伤小、术后不需拆线,大大减轻了术后反应。
(2)由于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及倍率的放大,极大地提高了术者动作的精准性,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大大减少了眼球前段缺血综合征的风险。
小儿手术的时机:婴幼儿出生后6个月以内发现的先天性内斜视,手术应在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之前的1~2岁进行。6个月后发生的内斜视,切不可马上手术,一定要先散瞳验光,如有远视,先戴足量矫正眼镜3~6个月。如果内斜完全矫正,则不必手术,继续戴镜即可治愈。如戴镜6个月以上,内斜仅是减轻,残存斜视应尽早手术。戴镜后斜视无变化者,更应早做手术。
单眼性恒定性内斜视可先采用遮盖疗法,促使变成交替性斜视,然后再行手术。这样对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有利。如遮盖半年以上仍无效,也可手术治疗。
外斜视应尽早手术,尤其是间歇性外斜视虽可用保守疗法治疗,但往往仅能减轻斜视度数,多数达不到治愈目的。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并应在未形成显性外斜,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全部丧失之前尽早手术矫正,在4~6岁时手术最佳。
斜视合并弱视原则上先治疗弱视,后治疗斜视,只有视力提高,手术效果才能巩固。但对于大度数的斜视,要先矫正斜视,否则斜视眼不能很好地注视,弱视眼也无法很好地治疗。
对于合并有眼内疾患视力无法恢复的内、外斜视,手术宜在12岁以后进行。
手术术后护理
1.斜视手术后护理并不难,要让孩子平时多注意休息,闭目养神,少吃或者干脆不吃辛辣食品。
2.斜视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及换药时的注意事项,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第二天术眼开始换药,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生长是否良好,有无渗血及裂开。敷料绷带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包扎过紧导致眼心反射。
43.斜视手术后作双眼包扎,应嘱患者闭目养神,尽量少转动眼球,以免影响愈合。每天用无菌生理盐水棉棒清洗眼内分泌物与痂块,然后用0.25%氯霉素眼药液滴眼,在切处及结膜囊涂。0.5%金霉素眼膏,最后作固定包扎。拆线后1~2天才可打开包扎。
斜视西医治疗
治疗斜视,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
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眼视轴矫正训练、眼肌手术或上述方法的综合使用。
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视轴矫正乃利用仪器加强眼球运动。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或缩短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眼肌。轻度斜视可以戴「棱镜眼镜」来矫治。
斜视的手术治疗
分为保守方法和手术,要根据具体情况经正规医院专科医生检查确定。斜视治疗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斜视手术不仅为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手术时机以7岁前为最佳。当儿童视觉发育终止(约7岁至10岁)后,手术仅能改善患儿外观,双眼视功能将很难提高。目前斜视手术作为一项眼科常规手术,方法成熟,成功率达90%以上,主要是对附着在眼球表面的眼外肌施行手术,不进入眼球内部,一般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年幼患儿接受手术时需全身麻醉,但不会影响其智力和发育。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后眼位的矫正,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手术后立体视和弱视的训练是不可缺的治疗。
斜视纤维微创手术
在过去几十年,斜视手术一直采用肉眼直视手术,手术切口大、出血多、术后反应大,常引起结膜中重度水肿、结膜脱垂、切口愈合时间延长等问题,针对肉眼手术的不足,该技术的优点很多:
一、手术切口小、对眼组织的创伤小、术后不需拆线,大大减轻了术后反应。
二、由于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及倍率的放大,极大地提高了术者动作的精准性,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大大减少了眼球前段缺血综合症的风险。
小儿手术的时机
婴幼儿出生后6个月以内发现的先天性内斜视,手术应在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之前的1~2岁进行。6个月后发生的内斜视,切不可马上手术,一定要先散瞳验光,如有远视,先戴足量矫正眼镜3~6个月。如果内斜完全矫正,则不必手术,继续戴镜即可治愈。如戴镜6个月以上,内斜仅是减轻,残存斜视应尽早手术。戴镜后斜视无变化者,更应早做手术。
单眼性恒定性内斜视可先采用遮盖疗法,促使变成交替性斜视,然后再行手术。这样对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有利。如遮盖半年以上仍无效,也可手术治疗。
外斜视应尽早手术,尤其是间歇性外斜视虽可用保守疗法治疗,但往往仅能减轻斜视度数,多数达不到治愈目的。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并应在未形成显性外斜,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全部丧失之前尽早手术矫正,在4~6岁时手术最佳。
斜视合并弱视原则上先治疗弱视,后治疗斜视,只有视力提高,手术效果才能巩固。但对于大度数的斜视,要先矫正斜视,否则斜视眼不能很好地注视,弱视眼也无法很好地治疗。
对于合并有眼内疾患视力无法恢复的内、外斜视,手术宜在12岁以后进行。
手术术后护理
1、斜视手术后护理并不难,要让孩子平时多注意休息,闭目养神,少吃或者干脆不吃辛辣食品。
2.斜视术后抗生素的应用及换药时的注意事项,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第二天术眼开始换药,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生长是否良好,有无渗血及裂开。敷料绷带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包扎过紧导致眼心反射。
3.防治结膜水肿,结膜渗出及水肿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主要术后反应。其原因多是因为手术时结膜的刺激,术后包扎不好出血,影响血液循环,伤口愈合慢,因此,采取术后湿敷法。术后第三天用30%硫酸镁溶液浸湿无菌眼垫,敷于患眼。
4.斜视手术后作双眼包扎,应嘱病人闭目养神,尽量少转动眼球,以免影响愈合。每天用无菌生理盐水棉棒清洗眼内分泌物与痂块,然后用0.25%氯霉素眼药液滴眼,在切处及结膜囊涂。0.5%金霉素眼膏,最后作固定包扎。拆线后l一2天才可打开包扎。
斜视中医治疗
针灸治疗斜视(目偏视)。近年用梅花针按辨证分型叩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经验。此外,用电针、头针、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磁电疗法以及传统的隔核桃壳灸等,都有一定疗效。
针灸对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都有效果,其有效率均在80~90%左右。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
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共同性斜视,对象以20岁下的青少年为宜。
体针加穴位贴敷
(一)取穴
主穴:四白、合谷、球后。
配穴:内斜肌麻痹:阳白透鱼腰、瞳子透丝竹空;外斜肌麻痹:攒竹透睛明、四白透承泣。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四白、球后针患侧,合谷选任1侧,左右交替。配穴据症而取。令患者取卧位(如患儿不合作,可由家属抱坐)。四白穴应摸准穴位进针,以引出触电感为佳,球后针深1.5寸,使眼眶酸胀感明显,合谷局部得气。透穴要求进针快,沿皮下送针须慢。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刮针柄半分钟。如为不合作小儿,可采取快速进针,轻度捻转不留针法,不予透刺。针后,可在配穴取1~2穴贴敷马钱子片,用胶布固定,酌情保留12~24小时。每日或隔日针刺贴敷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马钱子片炮制:先将马钱子加适量水浸泡1个半小时,再加入适量绿豆加热,直煮至绿豆开花,取出马钱子,趁热去皮,并切成片,晒干贮存于干燥容器配。
本法主要用于麻痹性斜视。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内斜视,①瞳子髎、风池、四白、太冲;②球后、太阳、目窗、外关;③丝竹空、鱼腰、头维、光明。
2.外斜视,①睛明、眉冲、鱼腰、合谷;②攒竹、风池、四白、太冲;③下睛明、光明(头)、曲差、京骨。
下睛明穴位置:睛明穴下0.2寸许。
(二)治法
据症而取,每次取1组穴,3组穴轮用。双眼斜视取双侧,单眼斜视取单侧。眶内穴位宜慢慢刺入,不作大幅度捻转。风池穴进针时,针尖对准对侧眼球,强刺激促使针感达到眼部。小儿速刺入,捻转半分钟左右即出针。其余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15分钟行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本法适宜于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患者。
按摩矫正斜视
(1)患儿坐或仰卧,家长以拇指搭腹从印堂穴开始,先沿一侧眼周轻轻揉动1~3分钟。然后如法操作另一侧。
(2)以食指和中指指端,同时置于双侧睛明穴上,非顺时针旋转,反复操作1分钟。
(3)以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鱼腰穴1分钟。
(4)以两手中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太阳穴1分钟。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5)以两手食指指腹,同时按揉双侧四白穴1分钟。
(6)拿捏合谷穴15~30次。
(7)患儿仰卧双眼闭合,家长以两手拇指桡侧面从睛明穴开始,向太阳穴轻抹50次。操作时不要触及眼。
(8)患儿俯卧,家长以指按揉肝俞、肾俞穴各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