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
病因尚未明确。1979年Herman证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有迷路功能损伤。1984年Yamada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平衡功能测试,结果有79%显示有明显的平衡功能障碍。Wyatt也发现侧凸患者有明显震动不平衡,提出侧凸患者的后柱通路中有中枢性紊乱。
发病机制: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椎体,棘突,椎板及小关节的改变 侧凸凹侧椎体楔形变,并出现旋转,主侧弯的椎体和棘突向凹侧旋转,凹侧椎弓根变短,变窄,椎板略小于凸侧,棘突向凹侧倾斜,使凹侧椎管变窄,在凹侧,小关节增厚并硬化而形成骨赘。
2.肋骨的改变 椎体旋转导致凸侧肋骨移向背侧,使后背部突出,形成隆凸(hump),严重者称为“剃刀背”(razor-back),凸侧肋骨互相分开,间隙增宽,凹侧肋骨互相挤在一起,并向前突出,导致胸廓不对称。
3.椎间盘,肌肉及韧带的改变 凹侧椎间隙变窄,凸侧增宽,凹侧的小肌肉可见轻度挛缩。
4.内脏的改变 严重胸廓畸形使肺脏受压变形,由于肺泡萎缩,肺的膨胀受限,肺内张力过度,引起循环系统梗阻,严重者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