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标准
1.高危人群诊断
高危人群并非具有临床症状,无症状阶段可应用序贯筛查方案,以FOB结合高危因素AD值作初筛,对此方案经回代验证建立方案,更简单易行,具体为:40岁以上,①大便潜血免疫法(RPHA-FOB)阳性;②Ⅰ级亲属结直肠癌史;③本人有癌症史和息肉,腺瘤史;④本项中的6种症状有2项或2项以上阳性者作为数项阳性,包括:黏液血便,慢性便秘史,慢性腹泻,阑尾疾患史,明显的精神创伤史及胆囊疾患史,4项中任一项阳性即作为高危人群行纤维肠镜检查,对该“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1993年,在海宁市对1722例息肉摘除史患者作为人群行60cm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了9例结直肠癌(5例Dukes A期,4例Dukes B期),138例腺瘤及58例息肉,说明该方案的可行性。
2.诊断步骤及同步腺瘤
从筛检出高危人群中进一步确诊,可以应用气钡双重造影及纤维结肠镜取组织病理确诊,在内镜检查时,发现瘤体小于1cm者则摘除,做病理检查;如>1cm者1次摘除困难,则行吸取组织活检做病理诊断,这段结肠腺瘤者有报道约31%近段存在同步腺瘤,其中8%为>1cm或绒毛状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故仅以乙状结肠镜为确诊者易导致误诊,经60cm肠镜发现有腺瘤者,42%在近段可有同步腺瘤,如筛检所得远端有<1cm的腺瘤,则近段存在>1cm或绒毛状腺瘤同步存在不多,不及1%。
3.切除后随访
根据St Mark医院长期随访,在小的(<1cm)管状腺瘤伴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者,其随后发生结直肠癌的几率不比一般人群高,因此对该类患者定期肠镜检查,可设计较长时间的随访间期。
纤维内镜检查显然较气钡X线检查更易确诊,不仅可作诊断并可获治疗,但取后确诊仍确定于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1.增生性息肉的鉴别
增生性息肉外形和组织结构上与管状腺瘤或微小腺瘤相似,若不仔细分析会造成误诊,3者可从下述特点鉴别。
约20%的增生性息肉有灶状的管状腺瘤成分,特别在息肉的底部,有1/3绒毛状腺瘤,也可发现有灶状增生性息肉成分,这些混合形态出现应诊断为管状腺瘤或绒毛状腺瘤,以利临床作出正确处理。
2.息肉综合征的鉴别
息肉综合征是指肠道有多发性息肉或息肉病,在肠外特定组织同时或先后出现病变者,主要包括:Garder结合征,Turcot综合征,Cronkhite- Canada综合征和Pertz-Jeghers综合征,共同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