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维生素D缺乏病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维生素D缺乏病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维生素D缺乏病症状 常见症状 夜惊 易激惹 烦躁不安 腹泻 维生素D中毒 惊厥 面色苍白 多汗症 肝脾肿大

佝偻病和骨软化病是维生素D缺乏在临床特有的表现,佝偻病发生于生长发育中的婴幼儿及儿童时期,骨软化症发生于成年人,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别。

1.佝偻病

(1)症状:主要为精神神经症状见于佝偻病的活动初期和极期,小儿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夜哭,多汗,由于汗水刺激,睡时经常摇头擦枕,以致枕后脱发(枕秃),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肌张力低下,关节韧带松懈,腹部膨大如蛙腹,患儿动作发育迟缓,独立行走较晚,重症佝偻病常伴贫血肝脾肿大营养不良,全身免疫力减弱,易患腹泻,肺炎,且易成迁延性,患儿血钙过低,可出现低钙抽痉(手足搐搦症),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面部及手足肌肉抽搐或全身惊厥,发作短暂约数分钟即停止,但亦可间歇性频繁发作,严重的惊厥可因喉痉挛引起窒息

(2)骨骼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骨骼改变,多见于佝偻病活动极期,骨骼的改变与年龄,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缺乏程度等因素有关:

①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以枕骨或顶骨为明显,手指压迫时颅骨凹陷,去掉压力即恢复原状(如乒乓球感觉),6个月后颅骨增长速度减慢,表现为骨膜下骨样组织增生,额骨,顶骨隆起成方颅,严重时尚可呈十字颅,鞍状颅,此外尚有前囟迟闭,出牙迟,齿质不坚,排列不整齐。

②胸部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钝圆形隆起称“肋串珠”,以第7~10肋为显著;肋骨软化,受膈肌牵拉,其附着处的肋骨内陷形成横沟(称为赫氏沟);严重佝偻病胸骨前突形成鸡胸;胸骨剑突部内陷形成漏斗胸,由于胸部畸形影响肺扩张及肺循环,容易合并重症肺炎或肺不张,以上畸形多见于6个月~1岁婴儿。

③脊柱及四肢可向前后或侧向弯曲,四肢长骨干骺端肥大,腕及踝部膨大似“手镯”“脚镯”,常见于7~8个月,1岁后小儿开始行走,下肢长骨因负重弯曲呈“O”形或“X”形腿,“O”形腿凡两足靠拢时两膝关节距离在3cm以下为轻度,3cm以上为重度,“X”形腿两膝靠拢时两踝关节距离及轻,重判定标准同“O”形腿。

早期轻型佝偻病如能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不留下骨骼畸形,重型至恢复期可遗留轻重不等的骨骼畸形,如方颅,鸡胸,“O”形或“X”形腿,大多见于3岁以后。

2.骨软化病 常见的症状是骨痛,肌无力,肌痉挛和骨压痛,早期症状可不明显,常见背部及腰腿疼痛,活动时加剧,肌无力是维生素D缺乏的一个重要表现,开始患者上楼梯或从座位起立时很吃力,骨痛与肌无力同时存在,患者步态特殊,被称为“鸭步”,最后走路困难,迫使病人卧床不起,体检时患者胸骨,肋骨,骨盆及大关节处,往往有明显压痛,骨骼畸形有颈部缩短,头下沉,脊柱后侧凸;鸡胸,骨盆狭窄,造成分娩困难,不少病人发生病理性骨折。

3.其他临床类型

(1)先天性佝偻病:多见于北方寒冷地区,发病率为16.4%,本病多见于早产儿,多胎,低体重儿,冬春季出生婴儿,母孕期有维生素D缺乏史,缺少动物性食品,少见阳光;或孕妇体弱多病,患肝肾或其他内分泌疾病,孕妇经常发生手足搐搦,腓肠肌痉挛,骨痛,腰腿痛等症状,重者可有骨软化病,新生儿临床症状可不明显,部分有易惊,夜间睡眠不安,哭吵,体征以颅骨软化,前囟大,直通后囟,颅骨缝宽,边缘软化为主,胸部骨骼改变如肋软沟,漏斗胸较为少见,X线检查腕部正位片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先天性佝偻病显示典型佝偻病变化,血液生化改变仅能供诊断参考。

(2)晚发型佝偻病:多见于北温带地区,好发于冬末春初季节,5~15岁儿童,日晒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与生长速度较快或有身高剧增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行走乏力,下肢疼痛,尤其是膝,踝关节或足跟痛,常诉腓肠肌痉挛,此外,尚有多汗,睡眠不安等症状,病程长者可有下肢变形(“O”形或“X”形腿),少数可见肋外翻或鸡胸等胸廓畸形,实验室检查显示25-(OH)D降低(<24~96nmol/L),碱性磷酸酶增高(>30金氏单位),血钙,血磷降低,X线腕部摄片可显示轻重不等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变化,根据实验室与X线检查可除外生长痛,风湿病,类风湿病等。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