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其临床症状相似,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有关,起病可急可缓,多数白细胞减少者病程常短暂呈自限性,无明显临床症状或有头昏,乏力,低热,咽喉炎等非特异性表现,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因而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易有反复的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时间和减少的速率直接相关,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多低至1.0×109/L以下,甚至完全缺如时与一般的白细胞减少表现完全不同,起病急骤,患者可突然畏寒,高热,出汗,周身不适,几乎都在2~3天内发生严重感染,多并发肺部,泌尿道,皮肤,口腔黏膜和皮肤等部位的严重感染或败血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最常见,黏膜可有坏死性溃疡。
由于介导炎症反应的粒细胞缺乏,所以感染时的体征和症状通常不明显;如严重的肺炎在胸片上仅见轻微浸润,亦无脓痰;严重的皮肤感染不致形成疖肿;肾盂肾炎不见脓尿等,感染容易迅速播散,进展为脓毒血症,病死率甚高,急性发病者常可找到病因,如氨基比林类药物或放射性损伤等,停用药物经抢救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外周血白细胞回升,表示病情好转,如不及时控制感染,可致死亡,起病缓者常呈慢性经过,呈间歇发作,粒细胞中度减少多伴有低热,乏力,由于机体有代偿功能,有些患者无明显症状,也可不发生感染,其血象特点是中性粒细胞多在1.0×109/L以上,并有单核细胞代偿性增加,但发生感染时单核细胞无论在趋化性或吞噬杀菌作用都比粒细胞缓慢,故对严重的化脓感染很难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一般过程良好,随年龄增长,可自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