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科室:儿科 儿科综合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7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小儿急性偏瘫西医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和支持疗法。治疗原则是增加脑血流灌注、防止病情进展及治疗病因。
一、对症和支持治疗
1、支持治疗:首先要注意全身情况,稳定生命体征,防止高热,支持血压,纠正代谢紊乱,维持血糖于正常水平,改善血循环,必要时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扩容。 、
2、脑水肿治疗:多在发病后24h明显,有严重脑水肿或颅内压增高者,可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脱水剂或利尿药。
3、止惊:有严重惊厥发作者,应注射地西泮(安定)或苯巴比妥等药物以控制惊厥,必要时继续口服维持量以防惊厥复发。
4、病因治疗:应尽一切可能寻找病因,并及早进行特异治疗,以防止脑缺血的加重并预防以后的复发。
5、其他对症治疗:有脑膜炎者,应及早用抗生素;有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瘤、脑血管畸形者,应请外科会诊;代谢异常引起的脑血栓形成,应纠正代谢紊乱;有心脏、血液、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应采取相应措施。
二、抗凝剂的应用
要注意选择适应证,不宜用于有出血倾向、颅内出血、血小板减少的患儿;主要是应用于血栓形成过程正在继续发展的病例、有多发性血管梗死的病例以及有梗死复发的可能时。
1、蝮蛇抗栓酶(清栓酶):国内用蝮蛇抗栓酶(清栓酶)于治疗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得较好疗效。
2、其他的抗凝药物:其他的抗凝药物有阿司匹林、肝素等,也宜慎用。
3、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在小儿应用渐广,可用于小儿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周水珍等,2001)。DeVeber(1999)认为,低分子量肝素较安全,应用方便,适用于小儿脑动脉梗死、夹层动脉瘤、凝血病、高凝状态等,对于有肾功能障碍者慎用。注射肝素后,应取血检测抗第X因子α的浓度,以保安全。
三、血管扩张药的应用
尚有不同看法。因其疗效不肯定,现多不主张在急性期应用,认为应在发病3周后,当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恢复时,才慎重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可选用川芎嗪、丹参等活血化淤中药,或用罂粟碱。据认为,用右旋糖酐作为扩容剂以稀释血液,增加脑血流量可以减少后遗症。
四、保护脑功能
1、钙离子通道阻滞药:在急性偏瘫起病12h内应用时,认为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保护脑细胞。常用药为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于反复发生的交替性偏瘫可选用氟桂利嗪。
2、谷氨酸拮抗剂:也可以减少缺血性脑损伤,如犬尿喹啉酸制剂(Kynurenate)。
3、脑保护剂的药物:此外,还有多种称为脑保护剂的药物,认为可以减少脑组织损伤,例如清除自由基的维生素E、苯巴比妥、钠络酮、前列腺素、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阻断剂、抑制性神经递质促进剂、脑代谢抑制剂、氧化氮拮抗剂等,其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4、脑细胞活化剂:此外,也有的作者推荐脑细胞活化剂,如二磷酸果糖、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喜得镇)、吡拉西坦(脑复康)等。
五、恢复期
小儿急性偏瘫的恢复期,宜做按摩、理疗、体疗、运动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即应开始,以尽量发挥代偿潜力。瘫痪严重者,应每天做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可辅以针灸。应给以心理支持和行为治疗,鼓励患儿主动参加治疗,注意生活技能的锻炼。有失语者宜进行语言训练。康复治疗要保证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特别需要的活动,以及对于以后学习和工作有影响的活动。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病儿家长也应参加。对于有先天性、遗传性病因的病儿应进行遗传咨询。
预后
预后决定于原发病的性质和程度、年龄、有无惊厥发作、瘫痪程度和治疗开始的早晚等因素。以严重惊厥发作为起病表现的患儿预后较差,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多数仍将有持续多年的癫痫发作,且难以用药控制,瘫痪也不易恢复,多有智力发育落后和行为异常。婴幼儿偏瘫伴有失语者,语言障碍的恢复较快,持久性失语少见,但偏瘫常常只有部分性恢复,易遗有轻偏瘫。一般说,运动的恢复主要在起病6个月以内开始,下肢活动恢复较早、较完全,而手的精细动作恢复较差。偏瘫严重者,患肢以后可有萎缩,其发育明显落后于对侧的正常肢体。有的作者统计,在急性小儿偏瘫存活的病例中,约有一半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状,表现为运动、智力、行为等异常或癫痫发作。特发性脑闭塞性病变引起的小儿急性偏瘫的预后较好,较易于恢复,但可有后遗的肌张力不全、不自主运动等。
小儿急性偏瘫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