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急性杂合性白血病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急性杂合性白血病
急性杂合性白血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发生有关,病毒可能是主要因素,此外尚有电离辐射,化学毒物或药物,遗传因素等。

1、病毒

已证实鸡,小鼠,猫,牛和长臂猿等动物的自发性白血病组织中可分离出白血病病毒,为一种反转录病毒,在电镜下大多呈C型,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1976年日本高月清首先报道成人T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瘤(ATL),以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区域及中部非洲为高发流行区,1980年在ATL细胞系中发现ATL相关抗原,并在电镜下发现了病毒颗粒,美国Gallo和日本的日昭赖夫分别从病人培养细胞株中分离出C形反转录RNA病毒,分别命名为HTLV-Ⅰ和ATLV,以后证实二者是一致的,这是对人类白血病病毒病因研究的重大贡献,ATL高发区也是HTLV-Ⅰ感染的高发区,HTLV-Ⅰ具有传染性,可通过乳汁母婴传播,通过性交和输血传播,其他病毒如HTLV-Ⅱ和毛细胞白血病,EB病毒和ALL-L3亚型的关系尚未完全肯定,其他类型白血病尚无法证实其病毒病因,并不具有传染性。

2、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关,一次大剂量或多次小剂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全身照射,特别是骨髓受到照射,可致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照射后数月仍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断裂和畸变,1945年日本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袭击后幸存者中发生白血病数较未辐射地区高30倍和17倍,放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和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为高,据我国1950~1980年调查,临床X线工作者白血病发病率9、61/10万(标化率9、67/10万),而其他医务人员为2、74/10万(标化率2、77/10万),放射可诱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并且发病前常有一段骨髓抑制期,其潜伏期为2~16年,诊断性照射是否会致白血病尚无确切的根据,但孕妇胎内照射可增加出生后婴儿发生白血病的危险性。

3、化学物质

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苯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红白血病为主,苯致慢性白血病主要为CML,烷化剂和细胞毒药物可致继发性白血病也较肯定,多数继发性白血病是发生在原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和易产生免疫缺陷的恶性肿瘤经长期烷化剂治疗后发生,发病间隔2~8年,化疗引起的继发性白血病以ANLL为主,且发病前常有一个全血细胞减少期,近年来国内陆续报道乙双吗啉致继发性白血病近百例,该药用于治疗银屑病,是一种极强的致染色体畸变物质,服乙双吗啉后1~7年发生白血病。

4、遗传因素

某些白血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单卵双胎如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患白血病的机会为20%,家族性白血病占白血病例总数0.7%,偶见先天性白血病,某些遗传性疾病常伴较高的白血病发病率,包括Down,Bloom,Klinefelter,Fanconi和Wiskott-Aldrich综合征等,如Down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上述多数遗传性疾患具有染色体畸变和断裂,但极大多数白血病不是遗传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综合以往研究资料,与AML或ALL发病机制不同之处在于:

1、系早期造血细胞恶性变所致,因本病患者造血干,祖细胞标志性抗原CD34高表达;部分患者因髓性白血病细胞存在TdT,一种来源于B,T和白血病淋巴细胞的核苷酶,表明患者可能存在含早期分化相关抗原的多能干细胞受累。

2、因某些内在或外在因素导致细胞分化异常而发生髓系或淋系系列转化。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