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先天性胸腹裂孔疝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简介分享到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congenital pleuroperitoneal foramen hernia)是胚胎期膈肌的腰肋三角部发育异常,局部缺损或薄弱,腹腔脏器通过此缺损或薄弱区疝入胸腔而形成的一种疝,又称先天性后外侧疝(congenital posterolateral diaphragmatic hernia)或Bochdalek裂孔疝,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膈疝,临床表现涉及呼吸、循环和消化3个系统,病死率高,外科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胚胎发育的第8周,心脏的横膈部分形成,并与前肠系膜的背侧相遇,发展成膈肌的中心腱部分。胚胎第9周,胸腹膜的后侧体壁与外侧体壁的肌纤维相融合,完成膈肌的发育。如果原始横膈与胸腹隔膜不能相互融合,则在膈肌上形成缺损,原肠即可从脐带的背侧经此缺损进入胸腔,形成膈疝。因为右膈形成的时间早于左膈,所以左侧膈疝的发生率高于右侧。如膈疝发生于左侧,胃、小肠、结肠、脾等可疝入胸腔。如膈疝发生于右侧,则部分或全部肝脏可疝入胸腔。疝入胸腔的腹腔脏器压迫胎儿的肺脏,影响肺的发育,严重者纵隔向对侧移位,压迫对侧肺,使其发育不全。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患病比例:0.0002%--0.0005%

易感人群: 幼儿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肺炎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普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5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温馨提示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新生儿期,婴幼儿及儿童期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尤其是新生儿期,其病情进展迅速,危险性大,病死率高。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