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骨筋膜室综合症有什么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症
疾病常识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骨筋膜室综合症简介分享到

四肢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形成的间隔区中,这是一个闭合空间,当其中压力增加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最后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临床上首先提到此问题的是1881年,Volkmann报道的前臂和手部不可逆的屈肌挛缩,他认为其病理机制是由于严重的静脉淤血和动脉供血不足,1888年Petersen在松解挛缩的肌肉组织后,可改进前臂和手部的功能,他认为其发生原因与缺血有关,1906年Hidebbrand提出组织压的升高与肌肉缺血挛缩有关。Thomans在1909年认为未经治疗的骨折是发生肌肉缺血挛缩最常见的原因,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动脉损伤、血管栓塞和过紧的绷带。在1910年Rowlands认为长期缺血后的再灌注,可引起在缺血后的神经和肌肉充血和水肿而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1914年Murphy首先主张肌肉挛缩发生前,做筋膜切开术可预防肌肉挛缩的发生。 骨筋膜室综合症(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该病可伴随严重并发症,一定要尽早治疗。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患病比例:0.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休克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外科 骨外科

治疗方式: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9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暂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早发现早治疗。

一对一极速问医生我要提问